在門診,下背痛是僅次於上呼吸道感染的第二大病因,據統計,90%的成人曾經歷過下背痛。若以造成下背痛的的原因來區分,大多數是源於骨骼肌肉關節本身的疾病,以下是常見的原因︰一、拉傷︰肌肉在單一次的強大收縮作用下,或不正常的肌肉協調、活動,造成肌肉受傷。二、扭傷︰韌帶在單一次的關節過度伸展下,形成韌帶受傷。三、挫傷︰皮下組織受鈍力性撞擊所造成的創傷,受傷後造成微血管破裂出血以及組織傷害,而使組織液流出,因而形成水腫,如果沒有適當處理,可能因組織的纖維化與鈣化而造成慢性疼痛。四、脊椎柱退化疾病︰就是脊椎骨關節與椎間盤的退化,可說是脊椎的退化性關節炎。五、脊椎滑脫症:脊椎骨相對於下一節脊椎骨的位置向前滑脫,原因包括脊椎崩解症、先天性發育不良、退化、嚴重的骨質疏鬆或腫瘤。六、椎間盤突出:椎間盤往後側方突出,造成神經根的壓迫。七、椎管狹窄︰指一種現象而非一個診斷,只要椎管或神經根管有狹窄,就是椎管狹窄。最常見是椎骨關節與黃韌帶的退化導致。最重要的檢查就是詢問病史,包括年齡,症狀,是否夜間特別痛或晨間僵硬,是否有臟器疼痛、跛行,或酸麻、放射痛、腸道膀胱失常等,是否有哪些狀況使疼痛加劇或舒緩,藥物史,外傷病史等。當下背痛同時合併以下徵象,表示可能有潛在的重大疾病:一、懷疑癌症︰是否具癌症病史、六個月內體重減輕大於10公斤、年齡小於17歲或大於50歲、疼痛對保守治療無效、疼痛持續超過4至6星期、夜間疼痛、淋巴病變等。二、懷疑感染︰是否發燒、藥物濫用、感染病史、是否為免疫抑制(服用類固醇、器官移植、糖尿病)。三、懷疑馬尾症候群︰是否出現尿失禁或尿滯留、跨下或會陰感覺異常、大便失禁、雙側下肢無力或麻木、惡化的神經學異常等。四、懷疑壓迫性骨折︰是否使用類固醇、外傷、骨質疏鬆症等。五、懷疑腹部主動脈瘤︰腹部是否摸到脈動的腫塊、是否有動脈硬化病史、夜間疼痛等。關於下背痛的治療,大部分病人,甚至有神經根病變的病人,在保守治療4-6星期後,症狀皆可緩解,一般的處理原則包括︰冰敷,採取覺得舒適的姿勢,小心移動身體,盡量維持日常生活作息,避免長時間的臥床,避免長時間站立或坐著等,如超過四星期沒有改善可考慮復健。大部分的下背痛是找不到確切的病理解剖學病因,少於2%的病人有椎間盤突出,更少部份的病人有危及生命的潛在疾病,大部分病人在保守治療之後皆可改善,不需要立即的特殊檢查,九成的病人在三個月內可回到平常生活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