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鐵”是一個很常見的營養問題,女性機率又遠大於男性。據統計,台灣女性的缺鐵率是16.9%,男性是2.2%,如果缺鐵嚴重,會進一步影響紅血球製造,產生貧血,這是一般人貧血最常見的原因。
“缺鐵”會有什麼影響?在還沒產生貧血的時候,缺鐵就可能會影響青少年的記憶與學習能力了,也可能會影響一般人的免疫功能(包括影響白血球,T淋巴細胞),甚至因為增加一些重金屬的吸收(如鉛)而增加中毒的機率。如果缺鐵嚴重進一步造成貧血的話,影響就更大了。因為紅血球中的血色素會攜帶氧氣運送至各個器官,一旦貧血產生,全身都受影響。在成人,可能總是感覺疲勞,頭暈,怕冷,心跳加快,臉色倉白;在兒童及青少年,可能會降低認知能力與學習表現;在嬰幼兒,可能會生長遲緩,活動力差,不安,注意力短暫等。
那麼如果有以上症狀,要怎麼確定是罹患了”缺鐵性貧血”呢?建議還是要給有經驗的醫師檢查,除了一般的理學檢查外,必要時會抽血檢查(如一般血液檢查,血鐵蛋白,鐵蛋白飽合度)來進一步診斷是否為缺鐵性貧血。若確定是缺鐵性貧血,則應尋找可能的原因而開始治療。
造成缺鐵性貧血的原因,大致可以分為三類:
- 鐵質吸收不足:如素食者,節食偏食者(攝取不足);胃切除,胃酸不足,小腸切除,小腸發炎性疾病者(吸收不良)。
- 血液流失:人體內的鐵75%存在紅血球中,失血就會失鐵。如女性經血過多(有時要考慮子宮腫瘤),或因潰瘍,痔瘡引起的消化道出血等。要注意的是如果是男人或是停經後婦女的缺鐵性貧血,一定要詳細的檢查,包括尿液,糞便來排除潛在的胃腸道或泌尿道腫瘤造成的出血。
- 鐵質需求量增加不足所需:一般建議女性一天攝取15mg的鐵,男性攝取10mg鐵就已足夠,但是針對孕婦,哺乳中的婦女,及發育中的小孩,建議要攝取更多的鐵質否則不足所需也會造成缺鐵性貧血。
除了針對原因做處理,接下來就是補鐵了。含鐵量豐富的食物可以預防缺鐵性貧血,但是嚴重的缺鐵性貧血,還是要加上口服鐵劑治療。含鐵量豐富的動物性食物,如紅肉,鴨血,豬肝,是鐵吸收率最好的,其次才是補充含鐵豐富的植物性食物,因為它們的鐵吸收率較低。像是深綠色蔬菜中的草酸,全穀類食物中的植酸會都降低鐵吸收率。另外,維他命C會促進鐵的吸收,多補充維他命C是有益的。相反的,茶,咖啡中的丹寧酸,牛奶中的鈣,以及制酸劑,會降低鐵的吸收率,所以建議不要和鐵劑或富含鐵質的食物一起服用。
多攝取富含鐵質的食物並不會產生毒性,但是大量服用過多鐵劑,則無論對肝,腎,心血管都有不利的影響,甚至與癌症,老化現象有關。所以治療缺鐵性貧血,還是要在醫師的診斷下,配合醫囑治療,才能真正維護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