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一枝草 一點露

台灣健康社區自主發展協會

  • 首頁
    • 關於我們
      • 組織工作
        • 分會社區組織
        • 理監事
      • 台灣健康社區自主發展協會章程
      • 隱私政策 Privacy Policy
      • 會員權利義務說明
      • 公民論壇
      • 捐助支持
    • 最新消息
  • 社區關懷據點網絡
    • 社區據點資訊查詢
    • 好康報你知
      • 共餐好食
      • 終身學習
      • 社團活動
      • 電話/視訊關懷
      • 家庭訪視
      • 修繕服務
      • 跑腿代工
      • 共助家庭
    • 據點專區
  • 社區醫療群網絡
    • 社區醫療群資訊
    • 家庭醫師服務
      • 保健知識庫
        • 陽明報報
      • 登錄家庭醫師
      • 週期性健康維護
      • 自然療癒
      • 用藥安全與減藥
      • 慢性病管理
        • 壓力情緒睡眠障礙
        • 胃食道疾病
        • 腸道慢性問題
        • 慢性呼吸問題
        • 肥胖代謝症
        • 高血壓
        • 糖尿病
        • 高血脂
        • 痛風
        • 初期慢性腎病
        • 慢性肝病
        • 慢性關節問題
        • 過敏免疫問題
      • 企業員工健康維護
      • 醫院專科轉介
      • 家庭醫師專區
    • 營養評估
    • 居家護理師
    • 職能復健
    • 社區藥局
      • 慢性處方箋服務
      • 用藥諮詢
  • 會員專區
    • 入會申請
    • 我的終身歷
      • 我的健康筆記
        • 年度醫療支出預估
        • 身體量測記錄
        • 問卷記錄
        • 用藥記錄
        • 營養品補充記錄
        • 就醫記錄
        • 檢查及檢驗記錄
        • 手術記錄
      • 我的互助簿
      • 我的學經歷
      • 聊天知識庫
    • 我的健康福利站
  • 社區永續夥伴
    • 永續發展主題
      • 永續夥伴總召集人
      • 主題專家工作組
        • 分齡健康篩檢工作組
        • 飲食營養工作組
        • 體能活動運動工作組
        • 壓力情緒睡眠工作組
        • 公民參與工作組
        • 健康信息溝通工作組
        • 第三家庭工作組
        • 我的優勢卡工作組 (by ICF研究學會 廖華方)
    • 社區吹哨人
      • 社區觀察員
      • 社團志工
      • 課程志工
      • 專案活動志工
  • 社區服務申請
    • 社區健康工作
      • 社區工作週期
      • 社區導向基層照護之論人計酬
      • 社區健康_社會處方集
    • 啟動社區發展
      • 治理單位
      • 發起人
      • 行政區域
    • 專案服務
      • 專案活動一覽
      • 主題工作
      • 指標(indicators)與目標 (Targets)
      • 行動策略與方法
      • 健康達人
  • Toggle search form

你忽然走了,卻沒告訴我為什麼? 張正弘醫師 2015/06/30

Posted on 22 4 月, 202426 12 月, 2024 By Jeff Yu

A先生59歲,身材壯碩熱血衝動,長期高血壓這幾年才開始有規律服藥。某天半夜突發胃痛,以為腸胃問題,告知太太吃了一些她的胃藥,但疼痛至第二天早上仍未緩解而去如廁,結果倒下去後再也起不來了。

B先生45歲,公司業務經理。一大早開車南下高雄出差,忙了一天回到家。晚上繼續在電腦前趕報告,預備明天開會。岳母住一起,睡前還招呼他要早點休息。早晨五時岳母起床,發現他躺在浴室門口打呼,問他怎麼睡在這裡,不過看他繼續打呼想說不要吵他,就出門運動,沒想到六點半回來時,女婿已經走了。

C先生62 歲,小工廠老闆。平日自覺身體健康但有抽菸習慣,兩男兩女生活平順愉快。從小最疼愛的么女長得漂亮又乖巧,五專畢業後在銀行工作順利,人人誇獎。正在人生最滿意之時,有一天么女突然告知要前往美國,並坦承自己和同事相戀,但對方已有家庭還有兩個小孩。對此突來的消息,C 先生氣得完全不肯跟么女說話, 豈料到一週後 C 先生忽然心肌梗塞離開人世。

世事無常,造化弄人。突如其來的猝死最是令人無法承受。

雖然最常見的原因是交通事故、天災等意外事件。然而相較於這些可歸責於確定原因的狀況,上述幾個例子卻多了一個重大的疑問:「為什麼?」

同樣是喪親至痛,然而這種不明原因的猝死,更讓生者心中多了許多負擔:疑惑、懊悔、內咎、自責。因此衍生的焦慮、憂鬱,甚至投射、指責他人等。A先生的太太,B先生的岳母,C先生的么女,這三位女士都同樣遭遇到這種心理煎熬。

A太太懊悔著:平常怎麼不對先生更「嚴格」一點、更注意一點?事發當時怎麼就把先生說胃痛就當胃痛?怎麼那麼「乖」一向都聽他的?可是他的急躁脾氣又不能違逆,他一生氣是不是更糟?

B岳母懊悔著:當時怎會以為他是在睡覺? 如果那時趕快叫救護車是不是就可以救回來?

C小姐更是辛苦,長期以來心中一直沉重地壓著一個自責:爸爸是我害死的!

死亡,是人生絕不可避免的結局。是每個人一定會遭遇也一定要學習的課題。 當今絕大部分面對死亡的場景都是發生在醫療體系內,而為了補足醫療單位一向只專注於「救生」之不足,因此這些年來有安寧療護的大力提倡,目的就是要讓死亡的過程也能是平順的,最終能達到「生死兩相安」。

安寧療護有四個簡單但重要的方法,來幫助達到這目的。

四道:「道歉,道謝,道愛,道別。」

這四道是生者、死者,都可以學習可以去做的。

  1. 「道歉」:面對終將別離的情景,長期以來是不是有一些對不起某些人的事情,或是有一些一直說不出口的歉意,或甚至有一些埋在心底深處的遺憾…等。 如果能好好地說出彼此的歉意,好好地向想說的人,想說的事,認真的說出「對不起」。那這些遺憾當可順利放下。
  2. 「道謝」:這一生以來,我們接受了許許多多的幫忙,擁有許多的福氣。更因為我們彼此的陪伴,讓我們有許多珍惜、感恩的時光。但我們也許是忘了,也許是覺得不需要,或許是以為對方一定明白…今天我們能很鄭重,很珍惜的向彼此說一聲「謝謝」, 那心境真的會不一樣。
  3. 「道愛」:覺得須道歉的道歉了,想道謝的也真心的說了。那,我們心中真正最重要的感覺是什麼?我們多年來對彼此、對家人的「愛」,就好好地說出來吧。
  4. 「道別」:最後的時間到了。道歉、道謝、道愛,我們都說了,所有的遺憾,我們都盡量讓他放下了。 往後,也許再會在天堂,也許再會在極樂世界,也許…天地悠悠無所不會;也許,曾經擁有就是永恆。但現在讓我們好好地說聲再會吧。

好好地運用這簡單但重要的方法,透過這過程,至親至愛的人都能在彼此的支持之下,共同面對這死亡的事實,達到「生死兩相安」。

雖然這是安寧過程中,有較長時間的死亡準備所發展出來的方法,但面對前述的「猝死」狀況,要怎麼辦呢? 人都走了,話都沒辦法說了,要如何跟他「道歉,道謝,道愛,道別」?其實,雖然不容易,但還是可以做,應該做的。

A 太太,我跟她說:你們兩個感情這麼好,他其實比你更抱歉。他雖然自己走得瀟灑沒受什麼苦,但他心裡一定很過意不去:「怎麼沒好好告訴你一聲,讓妳在這裡難過?」 所以妳回去,就照平常那樣說話,你就對著心裏的他(或是相片…等都可)說話,把所有想問的想說的甚至想罵他的,都對著他說出來。 他一定聽得到你說的話, 而且,你也會聽到(知道)他的回答,在你心裏。

B 岳母是虔誠佛教徒,我也請她在家裡佛像前或女婿靈前,好好地跟他說話,一樣是道歉,道謝,道愛,道別,他會知道,而你也會知道他的回答的。

C 小姐,我對她說:你爸爸這一輩子最寵愛的就是妳,他那一個禮拜都不跟妳說話,雖然是生氣,但其實他更關心的是妳的幸福,他擔心著妳掛心著妳。結果他一定也沒料到自己突然走了,都來不及跟妳說話就走了,害你痛苦了這麼多年。其實,他一定更想對妳說抱歉。去跟他說話吧! 把妳所有想說的話,想跟他道歉,想謝謝他,更想好好地說你有多愛他的話,都去跟他說吧。他會知道的,而且,他也會回答你的。

是的,醫學是科學,但更是一門面對「人」的科學;而人之所以為人,最終都取決於他持有的價值觀。這價值觀可以是一種信仰、信念、思想,或者就是所謂「生命的意義」 吧。

陽明報報

文章導覽

Previous Post: 漫談 帶狀疱疹 及帶狀疱疹疫苗(伏帶疹® ) 侯存智醫師漫談 2015/06/30
Next Post: 破除患者對糖尿病的迷思 蕭鴻章醫師 2015/08/17

More Related Articles

兒童肥胖 蕭雨青醫師 2021/05/07 陽明報報
營養+刺激—讓您的寶貝贏在起跑點 陳獻明醫師 2018/05/03 陽明報報
口罩、口罩,為何要戴口罩 ? 張正弘 醫師 2013/11/12 陽明報報
簡介攝護腺癌 陳慧莊醫師 2016/10/19 陽明報報
貝爾聯合診所貼心叮嚀 詹子慰 醫師 2013/07/10 陽明報報
身心科看診攻略 鄭宇明醫師 2022/03/08 陽明報報

Recent Posts

  • 睡眠障礙是糖尿病發病風險因素 柯佑民醫師 2021/09/07
  • 靜心冥想活當下
  • 全世界最有效率的心肺復甦術 李德福醫師 2013/5/16
  • 何謂生活習慣病及其預防 柯佑民醫師 2014/05/06
  • 糞便潛血檢查的重要性 周宏叡醫師 2022/11/07

Recent Comments

尚無留言可供顯示。

Archives

  • 2024 年 12 月
  • 2024 年 10 月
  • 2024 年 5 月
  • 2024 年 4 月
  • 2023 年 7 月
  • 2023 年 6 月
  • 2023 年 5 月
  • 2023 年 4 月

Categories

  • 公民論壇
  • 協會官方介紹
  • 家醫健康會員專區
  • 社區永續發展
  • 社區關懷據點服務
  • 第三家庭
  • 自我照護
  • 醫療及家庭醫師服務
  • 陽明報報

Copyright © 2025 一枝草 一點露.

Powered by PressBook Green WordPress the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