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飼養寵物,或與大自然爭地,增加了與動物接觸的機會,因此,人遭動物咬傷的新聞也時有所聞.遭動物咬傷後除外傷處理之外,由傷口引發的全身性感染是重要的考量.一般來說,最常見的咬人動物是: 人,貓,狗. 而最嚴重的感染是狂犬病. 以下將分別介紹,至於毒蛇咬傷則不在此討論.
1.人: 被人咬傷可能會傳染到B肝,C肝,梅毒,愛滋病等,故必須檢查咬人者的健康狀態,確認是否有上述疾病,以做進一步的處置,如果唾液帶有血液,更是高危險的狀況,應立即就醫檢查.
2.貓: 貓的口腔帶有一種特別的細菌,不論是咬傷或抓傷,有可能引起”貓抓熱”,症狀是發燒併淋巴腺炎或骨髄炎.故若有不明原因發燒,且有貓抓或貓咬之病史,應提供醫師參考.
3.狗: 最關心的是狂犬病之可能性,如是家犬而且有打狂犬病預防針,則不需擔心.若是流浪犬則需注意,將在狂犬病項下做進一步討論.
4.猴子: 台灣獼猴據統計,約有一半帶有B型泡疹病毒.人類受感染最嚴重的情況,是可能引起致命之腦炎.故在野外應避免接觸或餵食猴子,以免受傷.
5.老鼠: 牠口腔內也有一種特別的細菌,被咬後可能發生”鼠咬熱”,症狀是:發燒,皮膚出疹與關節炎.
以上簡略介紹了動物咬傷可能引起的疾病.
以下介紹狂犬病及處置:
有病的動物,唾液中帶有狂犬病病毒,咬傷人後病毒經由神經末梢往上移動,經過1-2個月(即潛伏期)到達腦子而發病,通常引起發燒,精神錯亂,神經症狀,一旦發病大多數人都會死亡,治療非常困難.所以盡量要加以預防,台灣自民國48年後就沒有本土性的人狂犬病例,現有病例皆為境外移入. 目前台灣狂犬病病毒,根據農委會的研究,大部份都在鼬獾及白鼻心等物種身上,其它種類的動物還沒有發現.
動物咬傷的處置: 若有大量流血的情況,應立即壓迫傷口,速送急診室處理.若沒有流血或少量出血,則以清水及肥皂徹底清洗傷口,持續15分鐘後再送醫治療.是否注射狂犬病疫苗(總共需打5劑),視下列情況判斷: 1.完整的皮膚,遭動物舔舐: 不需注射疫苗. 2.遭野生哺乳類動物咬傷(含錢鼠,但不含犬貓): 皮膚有破損,不論有否出血,均應注注射狂犬病疫苗.但野生動物經檢驗未染病,可停止注射疫苗. 3.流浪貓狗咬傷,皮膚有破損,建議注射疫苗,犬貓經觀察10日,無狂犬病症狀者,可停止注射疫苗.4.家貓犬咬傷: 可不用注射疫苗,但家貓犬在10日內出現狂犬病症狀,則需注射疫苗.另外還有須注射免疫球蛋白之情況,則由醫師決定.
預防動物咬傷引發狂犬病,需注意”二不一要”,二不即不接觸野生動物,不棄養寵物,一要即要注射狂犬病疫苗.如能提高警覺一定可減少被咬傷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