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因為飲食西化,攝取過多高脂肪高熱量食物,加上習慣摩托車汽車代步,減少了很多運動的機會。不少人也因此有慢性疾病上身,如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痛風等,另一方面因生活充滿壓力與競爭,不少人也出現焦慮、恐慌症、失眠等心理疾病。醫生除了第一線給予藥物治療外,常會勸病人多運動。 運動不僅可以塑身減重、訓練心肺功能及維持肌力,也可改善情緒、紓解壓力,很多慢性病也能得到較佳的控制。好處大家都瞭解,但該如何協助病人付諸行動呢?對於沒有運動習慣的人,的確不容易。病人也常反問醫師是否也有運動習慣?看來醫師也要以身作則,鼓勵大家一起來運動!
運動的迷思
門診常聽到病人說:「我每天出門買菜、打掃房子,有空逛百貨公司,這樣算運動吧?」或說:「每天工作都很忙,還要照顧小孩,那有空運動?」前者把勞動視為運動,後者以為運動要耗費很多時間,對忙碌的上班族難如登天。尤其運動項目五花八門 ,有些運動需要特殊的器具或場地,如腳踏車、高爾夫等;有些則要學習技術,如游泳、網球、溜冰等;有些則輕鬆易行,如慢跑、健走、體操等。運動既然想有持之以恆,一定要從簡單易行開始,再視個人的興趣及體力、年齡做調整。
常見的運動種類
包括有氧運動、肌力重量訓練與柔軟度運動。
『有氧運動』有很多優點,可增強心肺耐力和免疫力,改善高血壓、糖尿病,預防心血管疾病,減輕體重;『肌力重量訓練』泛指能使力氣增加、肌肉結實的運動,所以可修飾身材;『柔軟度運動』能夠舒展筋骨,後兩者常被用來治療腰酸背痛,或作為其他骨骼肌肉症狀的保健。
何謂有氧運動
運動生理學者研究發現,當我們活動肌肉時,有三種不同的能量釋放系統,分別為ATP-PCr系統、Glycolytic系統及Oxidative系統。
前兩項屬於無氧系統,以燃燒醣類為主,可快速產生能量,但維持不久,還會製造乳酸。後一項屬於有氧系統,雖然產生能量的速度較慢,但燃燒脂肪,且可維持非常久(因脂肪儲存較多)。
身體的任何活動都會使用這兩種系統提供能量,有氧與無氧的差別,不在於運動的項目,而是運動的強度。想像體內有兩種「引擎」,強度低的運動,以有氧引擎產生能量的比例較高,可訓練耐力,像慢跑、練習投籃、游泳等;強度高的運動,主要驅動無氧引擎,與爆發力有關,如100米慢跑衝刺、101登高賽。
有氧運動
有氧運動是最佳的運動,可燃燒脂肪,塑身減重,增強心肺耐力。
主要是指全身性大肌肉群的運動,例如游泳、走路、騎腳踏車、慢跑、跳舞、跳繩、登山、韻律操等。年紀大的人必須考慮身體骨骼肌肉狀況與運動傷害的問題。例如慢跑、跳繩與有氧舞蹈雖然能增加肌耐力、消耗熱量,然而這類運動對承重關節卻會造成衝擊力,脊椎有問題、下肢關節炎或是體重過重的人就不適合,也不適合爬山或是爬過多樓梯,這些人必須選擇對關節衝擊力少的運動,如騎腳踏車、快走、游泳,不會游泳的人可在水中走路或做伸展操,也有運動的效果。對老人家來說,散步、騎腳踏車或是水上運動、太極拳等都是不錯的選擇。對忙碌的上班族來說,上下班時提早兩個捷運站下車,多走一段路,也算是運動。
選擇了運動項目後,就要持之以恆,分配時間,注意身體狀況,以下進一步說明。
運動的持續時間:身體剛開始運動時以無氧呼吸為主,約十至二十分鐘後轉為有氧呼吸(此時才能燃燒脂肪),因此每次時間不宜短於三十分鐘, 一週至少一百五十分鐘。完整的運動持續時間應包含『熱身運動五到十分鐘、主要運動二十到六十分鐘、緩和運動五到十分鐘』。
運動的頻率:一周運動至少三次以上,要減重必須要增加有氧運動的時間,減重一公斤需消耗7700大卡。
運動的強度:指運動負荷量的大小,先求出最大心跳的估計值,計算法為(220-年齡),最大心跳估計值百分比也是被用來評估運動強度及訂定訓練目標心跳。
完整的運動流程中,一開始的熱身運動可以先做些全身的柔軟操和關節活動,小小的快走或慢跑直到身體熱絡起來,達到出汗的微喘程度,再進入主要運動階段。進入這段運動後,運動強度需維持在目標訓練心跳,目標訓練心跳可以依個人體能的程度訂在高強度、中強度、低強度。高強度約為百分之八十五最大心跳,適合運動員與年輕的健康人;中強度約為百分之七十五最大心跳,適用健康情況良好的老人;低強度約為65%的最大運動心跳,適用一般病患。
對一般病患而言,因為有氧運動強度較低,建議把運動持續時間拉長。以高血壓患者為例,血壓控制良好者可以每週進行四次運動訓練,運動強度訂在70%最大心跳,每次持續三十到四十五分鐘。倘若選擇較低強度的運動訓練,則一次持續運動的時間可延長為四十至六十分鐘,每週運動次數也增加為五到七次。
老年人的運動較適合高頻率、低強度,同時運動目標強度進展得較慢,熱身運動和緩和運動的時間也要延長,所以整個運動持續的時間較長。
糖尿病患者的運動
患有糖尿病的人,必須小心留意血糖濃度,只要血糖控制不錯,還是可以運動。但是飯後一到二小時的胰島素作用期請不要運動,以避免血糖過低。運動前宜先補充一些食物如果汁、一片土司等碳水化合物,倘若運動將持續超過三十分鐘,最好每半小時補充一些醣類,所以建議隨身攜帶小糖果以備不時之需。
心臟病患者的運動
以往認為有了心臟病就動彈不得,特別是急性心肌梗塞要臥床休息4~6週,但
長期臥床又會造成心肺功能衰竭、肌肉萎縮、關節僵直、血栓靜脈炎、褥瘡、肺梗塞、腦中風……等。事實上,運動可以加強心肺功能,對於高血脂及動脈硬化病症的改善有所幫助。
1994年,美國運動醫學會也訂出冠心病患者的運動指引,在患者選擇運動類型時,推薦能運動到大肌肉群且具韻律性的有氧運動。如:快走、慢跑、騎單車等,更建議心臟病患者每週從事這類運動至少3次以上,每次20~40分鐘,且為了減少運動傷害,暖身及緩和運動至少各需做10分鐘。運動的強度則視患者的危險性來調整,以不會誘發心肌缺氧、梗塞或心律不整,且能有效地促進體能為原則。
平時就不太運動的患者,最好從走路、散步等低強度運動開始,假如能夠適應,再緩慢地循序漸進調整運動量,運動時要注意千萬不要使自己覺得不舒服。低運動量的園藝工作、家事、跳舞等,雖然不太有持續性,促進心肺功能的效果有限,還是有助於改善肌肉張力、減少精神緊張、消耗多餘的熱量。
總之, 大家一起來運動,從今天起!
參考資料:
- 鐵人三項-游泳、自行車、跑步徐國峰著
- 網路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