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衛福部統計處,在111年6月30日公告的110年國人十大死因和十大癌症死亡率結果, 目前台灣的十大死因依序為:
1.惡性腫瘤(癌症) 2.心臟疾病 3.肺炎 4.腦血管疾病 5.糖尿病
6.高血壓性疾病 7.事故傷害 8.慢性下呼吸道疾病 9.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
10.慢性肝病及肝硬化
可見得癌症(惡性腫瘤) 在十大死因中還是排第一!
而110年十大癌症死亡率依序為:
1.氣管、支氣管和肺 2.肝和肝內膽管癌 3.結腸、直腸和肛門癌
4.女性乳癌 5.前列腺(攝護腺)癌 6.口腔癌
7.胰臟癌 8.胃癌 9.食道癌 10.卵巢癌
目前國人10大癌症(不含原位癌)中:
發生率最高是乳癌(81.0/10 ⁵) , 死亡率最高是(42.8/10 ⁵)肺癌, 發生人數最多是大腸癌(17,302人), 而癌症已連40年蟬聯首位年奪逾5.1萬人, 死亡率前3名分為肺癌、肝癌、大腸直腸癌 !
最近多位知名藝人因為大腸癌離世,也喚起國人對於大腸癌的警覺,根據衛生福利部癌症年報顯示,每年有超過1萬7000人罹患大腸癌,逾6000人因大腸癌而死亡,其中值得注意的是,男性發生大腸癌的機會比女性更高,同時男性的死亡率也比女性為高!
跟大腸癌有關的風險因子包括:年齡、家族大腸癌病史、高脂肪低纖維飲食、抽菸、飲酒及肥胖等因素。國人隨著飲食習慣西化、邁向高齡化社會、以及罹患三高比例持續上升,使得大腸癌在癌症死因當中居高不下
政府從2010年起推廣大腸癌篩檢計畫,根據2021年統計資料顯示,大腸癌的發生率下降21%,同時死亡率下降35%。目前政府補助年齡50~74歲民眾,每2年1次免費的糞便潛血檢查;糞便潛血檢查能精確檢查出糞便表面是否有肉眼看不出來的血液,而若民眾的篩檢結果為陽性,則建議至醫院進一步接受大腸鏡檢查
民眾也可留意糞便潛血篩檢的數據,糞便血紅素的濃度越高,代表檢查出癌症的機率越高。糞便血紅素濃度在150ng/ml以下時,大腸癌的預測率在5%以下;但糞便血紅素濃度在150ng/ml以上時,大腸癌的預測率將飆高到10%。所以呼籲檢驗數據異常的民眾,應積極到各大醫療院所儘速接受大腸鏡檢查
接受大腸鏡檢查前,要仔細了解檢查前準備工作與清腸的重要性。透過低渣飲食及正確方式服用瀉劑,將腸道內的糞便徹底清乾淨,以利醫師檢查與判讀;若清腸成果不佳,會降低大腸病灶的偵測率,也增加檢查時間與麻醉的風險
民眾排便情況若出現下面這6種狀況時,可能是大腸癌,一定要趕快就醫檢查 :
1.大便出現暗紅色、出現黏液 2.裡急後重,想大便但卻解不出來 3.排便習慣改變,經常急便忍不住,或突然便祕交替出現 4.糞便變細 5.不明原因體重減輕 6.不明原因貧血
台灣大腸癌多由息肉病變而起,因為大腸比較粗大,所以早期腫瘤往往沒有症狀,惟有靠定期接受篩檢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而且大腸癌為治癒率很高的癌症,第1期大腸癌若妥善治療,5年存活率高達90%以上。
若是有大腸直腸癌家族史,建議提早到45歲進行篩檢。若是大腸癌高危險族群(肥胖、抽菸、飲酒、或是曾有潰瘍性大腸炎或克隆氏症)建議可提早至35~40歲,為自己安排大腸癌篩檢。
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可全癒,但很多人都疏忽了,且常常自我逃避合理化認為應該是痔瘡吧 ! 千萬不要把肛門出血當作痔瘡,至少先做大便潛血篩檢查,若篩檢有異常,再視情況作一次乙狀結腸鏡檢,甚至整段大腸(約180公分)的大腸內視鏡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