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習慣病是1996年由日本衛生部提出的一群疾病概括統稱。它不含先天性遺傳疾患、細菌病毒的感染疾病、免疫過敏疾患。生活習慣病顧名思義它代表一些主要因長期生活不良習慣而引發的一群慢性疾病,包含了第二型糖尿病.、高血壓症、肥胖症、高尿酸血症、缺血性心臟病、腦血管障礙、慢性阻塞性肺疾患、.酒精性肝障礙、肺癌、大腸癌等一部分的癌症。這些疾患發病和攝取過多鹽分、脂肪等日常的飲食習慣、運動不足、睡眠休息不足、工作時間過長、長期吸菸、過量飲酒有密切的關係(見表一)。
我們了解年齡、性別、人種、基因等遺傳因素以及氣溫天候劇變、病毒感染等外部環境因素也是影響生活習慣病發病的因素(見圖一),.但是這些往往都不是我們所能控制的 。長期不健康的生活習慣絕對使生活習慣病容易早期發病且一旦發病若再不改變生活習慣一定使它加速進行。我們只要長期從生活習慣的改變就可降低生活習慣病的發病,甚至降低急症發作的風險,這是我們把這一群疾患用生活習慣病另外歸納的理由。
食習慣 | 第二型糖尿病,肥胖症,脂質異常症(不含家族性),高尿酸血症,缺血性心臟病 ,大腸癌(不含家族遺傳病),牙周病 |
運動習慣 | 第二型糖尿病, 肥胖症, 脂質異常症(不含家族性),高血壓 |
吸菸 | 肺扁平上皮癌,缺血性心臟病,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牙周病 |
飲酒 | 酒精性肝炎 |
表一:各種不良的生活習慣引致不同的生活習慣病
生活習慣病也幾乎包含了大部分的成人病,但是成人病往往會讓人覺得它就是隨年齡的增加,身體的老化而出現的疾病。也沒什麼預防方法而會使人產生無力感,無可奈何的承受。近來發現因飲食習慣不良,運動不足,工作壓力,.手機、電玩改變生活作息不正常使大腸癌,心肌梗塞提早出現。近來有學童因長期下課後每天都買學校附近的香腸吃而出現大腸癌的病例,高尿酸血症亦出現在20-30歲的年輕人。成人病中和不良的生活習慣有關的疾病統稱為生活習慣病。
生活習慣病有另一個特徵是它沒含感染性疾患所以不像感冒、肺炎等急性疾病病人會急著去看醫師,把葯好好吃完。生活習慣病是隨生活習慣不正常,慢慢的發症的疾患。一般都是因健康檢查才發現,而且常是病人縱使被告之有病,可能因無症狀也不當一回事,即使有開藥也是愛吃不吃斷斷續續的服用。
圖一:生活習慣病和成人病的異同及其發病因素
生活習慣病分五大階段進行:
- 持續性的不健康的生活習慣:過食,鹽分、糖分、脂肪過量攝取、鈣質攝取不夠等不良飲食習慣,運動不足、睡眠、休息不足,吸菸習慣
- 發病前期:無自覺症狀,但體重增加、血壓增加、血糖、膽固醇值增加、骨鈣量減少。檢查上可能出現各種異常(見表二)。
- 發病期:出現初期自覺症狀,肥胖、高血壓、糖尿病、脂質異常症、骨疏鬆症等病名診斷確定
- 惡化期:心肌梗塞、腦血管障礙、糖尿病視網膜症、尿毒症、神經障礙、骨折等合併症出現。
- 活動低下須介護: 半身不遂、失智症、尿毒症腎透析等合併症出現,須長期治療照顧。
不良的生活習慣 | 檢查異常 |
吸菸 | 白血球增加,HDL膽固醇減少, 血色素增加 |
飲酒 | 三酸甘油脂增加,AST、ALT、γ–GTP上昇, 尿酸增加, 血糖增加 |
過食 | BMI上昇,三酸甘油脂增加,尿酸上昇,血糖增加 |
鹽分過多 | 血壓上昇 |
運動不足 | HDL膽固醇減少,三酸甘油脂增加,血糖增加 |
表二:各種不良的生活習慣引起的檢查異常
生活習慣病的預防要定期作血壓、肝腎功能、膽固醇、三酸甘油脂、血糖的健康檢查外,日常生活要做到一無 (無菸) 二少(少酒、少食) 三多(多動、多休息、多接觸)良好的生活習慣
無菸:
菸中含有200種以上的有害物質,其中有40種為致癌物質。吸菸除了可會增加肺癌、喉頭癌、口腔咽頭癌、食道癌、胰臟癌、胃癌、膀胱癌、腎盂尿管癌的風險外,吸菸也是缺血性心疾患、腦血管疾患、慢性阻塞性肺疾患、牙周病甚至低出生體重兒、流產、早產的危險因子。戒菸後一年可降低以後發生缺血性心疾患50%,戒菸15年後其風險則和無吸菸者相同。周圍被強迫吸二手菸的人也是容易出現肺癌、缺血性心疾患、呼吸器疾患、嬰兒突然死症候群。雖然政府在香菸上有加註警告語、禁止未成年者買菸吸食、公共場所禁菸、禁止香菸廣告、加強菸稅等種種措施但最重要的是要求人人自律不抽菸才可降低以上疾患的風險。全國有戒菸諮詢專線 0800-636363外,幾乎所有大醫院都設有戒菸門診,無法自己戒菸者可往就診。
少酒:
無論種族、男女、地區不同,適度飲酒比完全不喝酒及大量喝酒的人其死亡率為最低。可能是飲酒有紓解壓力、誘發靈感、回復疲勞及增加HDL膽固醇而對狹心症、心肌梗塞等缺血性心臟病預防效果有關。到底適度的飲酒是多少?一天酒精量約20-22公克(約一盎斯)左右,依酒精濃度日本酒約180cc,葡萄酒240cc,威士忌60cc,啤酒500cc。在此建議對喝一點酒就馬上會出現臉部潮紅、頭痛、嘔吐、頻脈、頭暈的人也不必要勉強他喝酒,畢竟酒後駕駛事故,孕婦的胎兒性酒精症候群又是一大問題。大量喝酒除了會引起大家耳熟能詳的脂肪肝、肝炎、肝硬化外,飲酒和心肌炎、不整脈、食道癌、食道炎、胃炎、胃潰瘍發生有密切關係。
少食:
適當的食量是隨性別、年齡、活動量而不同,一般普通活動量的女性 ,少活動量的男性約為2000-2400卡,活動量越大則須多一點。為了達到均衡營養衛生福利部建議成人隨活動量而不同每天要攝取全榖根莖類1.5-4碗(糙米或雜糧飯200克/碗,全麥吐司1.3片/碗),低脂乳製品類1.5-2杯(240cc/杯)豆魚肉蛋類3-8份(無糖豆漿250cc/份,魚肉35克/份,蛋一個/份) 蔬菜類3-5碟(100公克/碟)水果類2-4份(85-170公克/份,隨種類不同)油脂3-7茶匙(5公克/茶匙)堅果種子類1份(7-8克),看似簡單但是一般健康的上班族外食族不太可能去計算或去注意到一天的進食有多少量,有多少卡。不得已為了均衡營養建議要記得每種每天都要吃,不要偏食。最重要是要少食,即大約吃八分飽就可以,把體重控制在BMI<24(BMI=體重kg÷身高㎡)。這個程度大約是自己認為還可再吃一點的程度就罷手不再吃。因為腦部飽食中樞反應比胃內容物較慢,若自覺得吃飽了的時候就可說吃太多了。當你覺得還可再吃一些時,就應該放下筷子,15分鐘後就會有吃飽了的感覺。進食速度也不要太快,因為吃太快飽食中樞來不及反應便容易造成吃過多。早餐不要不吃、不要兩餐做一餐吃、晚上太晚吃或吃宵夜等都是容易造成肥胖的原因。動物實驗也發現有限制飲食量的小白鼠其壽命較長。
飲食的內容要避免高油、高糖、高鹽的三高飲食。選用時注意選四隻腳的豬牛不如選兩隻腳的雞鴨鵝,選兩隻腳的不如選水裡遊的魚類,選水裡遊的不如選土裡長的蔬菜水果類。儘量用低升糖指數(GI)的食物。用餐順序先吃膳食纖維多的蔬菜,再吃低GI的碳水化合物。
多動:
身體多動或常運動不只可減少高血壓、糖尿病、骨質疏鬆症、結腸癌的發生,又可降低其死亡率。老年人多走路又可延遲臥床的發生。建議一天能走一萬步
平常不太走路的人先以10分鐘走1000步,再逐漸增加,達到一次走30分鐘以上有出汗程度,每週至少走2次以上。老年人一天走20分鐘或做10分鐘的體操。
最重要是怕沒有恆心所以上班族建議走一站路程再轉坐公車、捷運或提早一站下車走路回家。主婦多走樓梯代替電梯,多走些路到不同賣場購物。
多休息:
多休息並非指比平常多延長睡眠時間而是要正常的睡眠,儘量不加班,假日不上班,不熬夜。睡眠具有使大腦、全身器官得以休息及節約體力的作用。睡眠時間隨年齡、隨人的深淺程度而異,只要起床時覺得有睡飽即可。長期睡眠不足會使腦部成長賀爾蒙、Serotonin、Melatonin分泌減少,Adrenaline分泌增加等造成免疫系統和心血管機能低下,提高罹癌風險,易出現不整脈,血壓上升增加中風等腦血管障礙。儘量早起早睡,再晚一點也不要超過12點,早上起床也應該在同一時間。前天晚上若加班隔天白天覺得疲憊則可睡個午覺,但是時間要在下午3時前且不可超過30分。睡覺前不抽菸,2小時前不要吃宵夜,4小時前不要喝咖啡、紅茶、綠茶。喝酒雖有促進入眠的作用但會使人半夜或清晨早醒來而睡不著。不易入睡的人要避免雜音和燈光的干擾,購買舒適的枕頭和床墊助眠,洗澡會促進身體血液循環又可刺激副交感神經,有舒緩身心的作用而達到助眠的作用。除了降低生活壓力外,長期無法入眠的人則要考慮看醫師尋求原因解決。
多接觸:
離開工作場所和其他的人,事物多接觸。平常多和親戚、朋友、同學聚餐聊天舒緩壓力,多培養自己的興趣,去聽音樂會、看畫展、去唱卡拉OK。甚至為了完年輕時的夢而去學拉小提琴、彈鋼琴、學作畫、學書法。老年人也因此會刺激腦活動,提高記憶力和注意力減少腦部失智的發生。聽音樂或唱卡拉OK會使身心放輕鬆,腦波α波也會增加,對那些因生活壓力引起的失眠、頭痛、高血壓都有效果。市面上也出現專門音樂CD片來舒緩因壓力引起的各種症狀。
生活習慣病絕對是可藉著矯正不良的生活習慣得以改善。大家能夠儘量遵守一無(無菸)二少(少酒、少食)三多(多動、多休息、多接觸)良好的生活習慣就可以預防生活習慣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