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老化,人體的各部分器官也會逐漸蛻變,而容易引起各種疾病。但是即使同一個人,各個器官的老化程度並不盡然一致,會受到每一個人的基因、生活型態,以及環境接觸的影響。腸胃道的老化,對於腸胃系統的影響是比較輕微的。老化並不會引起營養不良,但是隨著腸胃系統的老化,也容易引起多種老人腸胃疾患。
老年時消化器官可能的變化如下 :
口腔的變化
- 60歲後,有些人因老化而有味覺或嗅覺變差,有些人則因以下原因引起味、嗅覺變差 : 如鼻過敏、鼻竇炎、鼻息肉、牙齒疾患、抽菸、頭或臉部受傷或腫瘤、失智症或巴金森症等。大部份味覺喪失是局部性的,有時因嚐不出味道,而使用更多的鹽,以致於影響到血壓。
- 牙齦萎縮或缺牙,會影響食物的咬斷、磨碎及咀嚼,而減少了纖維的攝取,進而造成營養不均衡。
- 唾液腺的腺泡細胞減少,唾液分泌減少,70歲以後的唾液量遠比年輕人少,百分之五十以上的老人會覺得口乾。多重用藥也常使口乾情況惡化,如常用的利尿劑、某些血壓藥、抗生素、抗憂鬱藥…等,進而影響咀嚼和吞嚥。
- 吞嚥時,咽部肌肉收縮力下降,輸送的時間延長,食物由咽喉向下方推進時阻力也會增加,而感覺吞嚥困難,食物卡住,或容易嗆到。
- 由於咀嚼不良和喉部對食物的清除能力下降,而容易發生吸入性肺炎。
食道的變化
- 老化過程中因食道構造與功能改變,會使推送食物的強度下降,效率減低。
- 清除逆流胃酸及食物的能力下降, 下食道擴約肌鬆弛,使得食道黏膜暴露於胃酸,而容易有胃痛、 胃灼熱、逆流、非特異性胸痛…等現象,抽煙、咖啡因、油膩食物、藥物或肥胖,也會使症狀惡化。
胃的變化
- 老人會因胃內飢餓素分泌減少,而降低食慾;也會因胃黏膜內在因子分泌減少,約有20%會引起維生素B-12吸收不良,而造成惡性貧血與萎縮性胃炎。
- 老化會因前列腺素合成減少、胃酸分泌減少、排空變慢、保護胃壁的黏液減少…等,以及較有機會服用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與治療骨鬆的雙磷酸鹽類藥物,而容易造成胃發炎與不適。.
- 根據衛福部流行病學疾病調查顯示,十二指腸潰瘍患者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高達90%以上,胃潰瘍患者70-90%,胃炎患者70-90%,胃癌患者則達50-60%。若投予特定抗生素進行滅菌根除療法,消化性潰瘍復發率可由75%降至5%。如果消化性潰瘍經長期抗胃酸藥物治療,仍無法痊癒或緩解,即須考慮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可能性,並投予必要的抗生素治療
小腸的變化
- 隨著年齡老化,小腸的消化酶與絨毛數量會減少,黏膜會萎縮,蠕動功能會下降,腸道菌落也會改變。
- 老化時,小腸內也會因某些細菌增生,而引起腹脹、腹痛,以及部份微量元素的吸收較差,如木糖、葉酸、B12、銅,但一般還可維持體內平衡。乳糖酶也會減少,使乳製品吸收變差。小腸內的維生素D接受器也會減少,加上血液中25(OH) vitamin D減少,使得小腸內鈣的吸收減少。
- 長期氫離子幫浦抑制劑的使用,有時會引起小腸內細菌增生,而促進 發炎性腸道疾病,有時也可能增加罹患糖尿病的機會。
- 小腸黏膜的培氏斑塊 ,是免疫系統的淋巴組織,能監視腸內的細菌變化,而作出適當的免疫保護。隨著老化,培氏斑塊也會遞減,以致於降低對腸內細菌的防護作用。
大腸及肛門
- 由於大腸黏膜層與肌肉層老化,加上腸壁神經傳導物質與接受器減少,以致於大腸收縮力及協調性變差, 黏膜分泌減少,而影響排便,加上大腸內鴉片受器增加,以及某些止痛或止咳藥物使用,而更容易引起便秘。
- 老人也可能因肛門外括約肌或局部神經受傷,或長期便秘、腹瀉,而容易引起大便失禁。
- 大腸憩室在老人的發生率會增加,西方人>65歲發生率為65 %。目前認為是多種原因引起的,如基因、抽煙、膳食纖維不足、肉類攝取較多,而長期使用高血壓用藥ARB,也認為可能有關聯。
- 大腸黏膜細胞有可能因老化,而有DNA甲基化與異常增生, 無法自我修復, 以致於罹患大腸癌的風險,隨年齡老化而增加。
胰臟與肝臟
1. 老年人肝功能會降低,但是一般標準化的肝功能檢查影響很少。而低密度膽固醇的接受器也會隨著老化而減少,以至於低密度的血中濃度會增加。細胞色素P450會隨著年齡增加而減少,使得許多藥物的代謝廓清率會減少20到40 % 。
2.隨著老化,胰臟的外分泌腺會有稍微萎縮與纖維化,而胰澱粉酶、脂肪酵素、胰蛋白酶、胰凝乳蛋白酶、胰核酸酶等酵素的分泌,並沒有明顯的改變,會經由胰管與總膽管送至十二指腸,在小腸內活化,以幫助食物的消化與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