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門桿菌殺菌治療,可降低7、8成的胃癌風險 【自由時報2019年10月02日】
★消滅幽門桿菌,馬祖胃癌發生率 大降53%【自由時報2020年12月16日】
- 幽門螺旋桿菌是螺旋狀具有纖毛的細菌,於 1983 年澳洲師徒二學者馬歇爾(老師)及華倫(學生)在學術期刊發表在慢性胃炎中可以發現此菌。
- 在以前我們是醫學生時,對此細菌不了解的年代有許多病患因為反覆發生併發症而接受胃切除手術,而現在我們可以使用抗生素治療來根除幽門桿菌,顯著降低胃病,併發症的發生及胃切除手術,兩位學者因為這個發現而於 2005 年獲得了諾貝爾醫學獎。
3.幽門桿菌會破壞胃黏膜的保護機制,使胃發生各種病變。其中因感染時間、幽門桿菌的毒性與個人的免疫力的不同,表現的症狀不一。大部分感染胃幽門桿菌的人會的得到慢性胃炎,只輕微紅腫發炎但無明顯臨床症狀,一部分的人可能會有腹脹、噁心、食慾不症等。比較嚴重者,可能會產生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最壞的後果是產生胃癌。
胃癌是個人好發的癌症之一,根據衛生福利部民國104年的統計,胃癌位居十大癌症死因第七位︰經由研究顯示,已證實幽門桿菌的感染為一明確致癌因子。但也不是所有感染到胃幽門桿菌後會發展成胃癌。因胃癌的發生是多重因子造成的,需綜合幽門桿菌感染、生活及飲食習慣及基因等因素。
4. 經口傳染是幽門桿菌的主要染方式,包括不乾淨的飲水、食物、唾液,也有家庭群聚感染的現象。一般說,幽門桿菌的感染率隨著年齡增加而增加,其盛行率隨地區開發程度略有不同,針對台灣地區未曾接受過除菌治療之民眾調查,估計大約有30%~40%感染幽門桿菌。
5. 檢驗幽門桿菌感染可以分為【侵入法】及【非侵入法】。【侵入法】是經由內視鏡切片的方法進行快速尿素酶試驗或組職學檢查來得知是否感染幽門桿菌。
「非侵入法」的方法大致上有下列三種:
●碳十三尿素呼氣試驗
●血清抗體測定法
●糞便抗原則定法
幽門螺旋桿菌應如何治療?
幽門桿菌的根除療法主要為質子幫浦抑制劑加上二種抗生素,即所謂之「三合一療法」,每一種藥物皆每日服用2次,連續服用1至2週,即可達到約90%的根除率,少數患者服用後有排便次數多、口腔藥味重或是皮膚過敏的現象,療程結束後或因過敏停藥後會自動消失。在治療6至8週後,再檢驗是否完全根除,若第一線治療失敗,我們可以憑經驗使用其他種類之抗生素行第二線治療或第三線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