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一枝草 一點露

台灣健康社區自主發展協會

  • 首頁
    • 關於我們
      • 組織工作
        • 分會社區組織
        • 理監事
      • 台灣健康社區自主發展協會章程
      • 隱私政策 Privacy Policy
      • 會員權利義務說明
      • 公民論壇
      • 捐助支持
    • 最新消息
  • 社區關懷據點網絡
    • 社區據點資訊查詢
    • 好康報你知
      • 共餐好食
      • 終身學習
      • 社團活動
      • 電話/視訊關懷
      • 家庭訪視
      • 修繕服務
      • 跑腿代工
      • 共助家庭
    • 據點專區
  • 社區醫療群網絡
    • 社區醫療群資訊
    • 家庭醫師服務
      • 保健知識庫
        • 陽明報報
      • 登錄家庭醫師
      • 週期性健康維護
      • 自然療癒
      • 用藥安全與減藥
      • 慢性病管理
        • 壓力情緒睡眠障礙
        • 胃食道疾病
        • 腸道慢性問題
        • 慢性呼吸問題
        • 肥胖代謝症
        • 高血壓
        • 糖尿病
        • 高血脂
        • 痛風
        • 初期慢性腎病
        • 慢性肝病
        • 慢性關節問題
        • 過敏免疫問題
      • 企業員工健康維護
      • 醫院專科轉介
      • 家庭醫師專區
    • 營養評估
    • 居家護理師
    • 職能復健
    • 社區藥局
      • 慢性處方箋服務
      • 用藥諮詢
  • 會員專區
    • 入會申請
    • 我的終身歷
      • 我的健康筆記
        • 年度醫療支出預估
        • 身體量測記錄
        • 問卷記錄
        • 用藥記錄
        • 營養品補充記錄
        • 就醫記錄
        • 檢查及檢驗記錄
        • 手術記錄
      • 我的互助簿
      • 我的學經歷
      • 聊天知識庫
    • 我的健康福利站
  • 社區永續夥伴
    • 永續發展主題
      • 永續夥伴總召集人
      • 主題專家工作組
        • 分齡健康篩檢工作組
        • 飲食營養工作組
        • 體能活動運動工作組
        • 壓力情緒睡眠工作組
        • 公民參與工作組
        • 健康信息溝通工作組
        • 第三家庭工作組
        • 我的優勢卡工作組 (by ICF研究學會 廖華方)
    • 社區吹哨人
      • 社區觀察員
      • 社團志工
      • 課程志工
      • 專案活動志工
  • 社區服務申請
    • 社區健康工作
      • 社區工作週期
      • 社區導向基層照護之論人計酬
      • 社區健康_社會處方集
    • 啟動社區發展
      • 治理單位
      • 發起人
      • 行政區域
    • 專案服務
      • 專案活動一覽
      • 主題工作
      • 指標(indicators)與目標 (Targets)
      • 行動策略與方法
      • 健康達人
  • Toggle search form

自殺防治守門人:照顧自己、關懷他人 鄭宇明醫師 2019/09/04

Posted on 26 4 月, 202426 12 月, 2024 By Jeff Yu

    很多人總是認為,自殺防治極具專業性,專業的守門人機制只要交給專業的人執行即可,因而,對精神科醫師、心理師、和社工師等相關心理輔導人員有高度的期待;的確,專業是自殺防治的堅實後盾,但,大家可能忽略了,專業仍有它的侷限性,因為,只靠專業的人,是不可能把觸角完全伸入到團體的各個階層,要落實自殺防治,是要每個人把守門任務當作自己的責任,主動關心,適時回報,將每個人當作點,再把點連成線,線圍成面,才能徹底落實守門機制。

    根據研究,有50-70%的自殺者,在執行自殺行為前,曾以各種方式向周遭人傳達過輕生的念頭,而相關線索大致可以分為下列幾種:

1.語言上的線索:無助無望感

表現出想死的念頭,可能直接以話語表示,也可能在作文(日記、塗鴉)、作詩、詞曲、隨意貼之中表現出來,可能直接提到死亡或是寫的很BLUE,甚或表示顯著的無助無望感。

2.行為上的線索:好像變了一個人

a.習慣的改變:

突然的、明顯的行為改變。

b.出現與工作有關的學習及行為問題:

工作相關能力突然大幅下降。

c.經常調整班表或假表:

常調整、找人代班。

d.放棄個人擁有的財產:

立下遺囑、將心愛或重要的東西送給他人。

e.突然增加或減少酒精、菸的濫用:

  不喝酒的人天天喝、老菸槍立刻戒菸。

 3.環境上的線索:

a.重要人際關係的結束:

  親人或同住的人死亡、吵架、分手。

b.家庭發生大變動或健康問題:

財務困難、搬家、生重病、有痼疾。

c.顯示出對環境的不良因應:

對人事物的調整,一再表示自己沒有辦法去面對。

 4.併發性的線索:

a.從社交團體中退縮下來:

突然變得很封閉、不說話、不理人。

b.出現憂鬱或焦慮的徵兆:

對平常的興趣提不起勁、倦怠感、常常有奇怪的病痛。

c.出現不滿的情緒:

易怒、易與他人有言語或肢體衝突。

d.睡眠:

持續多天入睡困難、夜眠多次中斷、多夢、清晨早醒。

e.食慾(體重):

短期內體重顯著的增加或減少5%以上。

   落實自殺守門機制,要從照顧自己做起。只有照顧好自己,才有能力照顧好別人,才懂得如何照顧別人,也才可以無後顧之憂的做好分內的事情。而且不管是任何人,一定要在生活中,找到「被需要」的感覺,不管是在工作上、家庭中、朋友圈,因為這樣才能從被需要的感覺中獲得成就感,這是人持續往前走的最大動力。

陽明報報

文章導覽

Previous Post: 淺談色盲 李力成醫師 2019/06/27
Next Post: 淺談 「 嗅覺障礙 」 柯敏毓醫師 2019/09/04

More Related Articles

地中海飲食 林博通醫師 2016/02/22 陽明報報
腸病毒感染 蕭雨青醫師 2015/06/30 陽明報報
什 麼 是 氣 切 ? 張正弘醫師 2014/10/30 陽明報報
香港腳和汗皰疹 侯存智醫師 2016/11/02 陽明報報
旅遊者腹瀉症 周宏叡醫師 2018/07/03 陽明報報
你 有 高 血 壓 嗎 ? 高血壓都須要治療嗎?! 邱世昌醫師 湯文津醫師 2010/07/06 陽明報報

Recent Posts

  • 睡眠障礙是糖尿病發病風險因素 柯佑民醫師 2021/09/07
  • 靜心冥想活當下
  • 全世界最有效率的心肺復甦術 李德福醫師 2013/5/16
  • 何謂生活習慣病及其預防 柯佑民醫師 2014/05/06
  • 糞便潛血檢查的重要性 周宏叡醫師 2022/11/07

Recent Comments

尚無留言可供顯示。

Archives

  • 2024 年 12 月
  • 2024 年 10 月
  • 2024 年 5 月
  • 2024 年 4 月
  • 2023 年 7 月
  • 2023 年 6 月
  • 2023 年 5 月
  • 2023 年 4 月

Categories

  • 公民論壇
  • 協會官方介紹
  • 家醫健康會員專區
  • 社區永續發展
  • 社區關懷據點服務
  • 第三家庭
  • 自我照護
  • 醫療及家庭醫師服務
  • 陽明報報

Copyright © 2025 一枝草 一點露.

Powered by PressBook Green WordPress the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