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癬就是大家口中的香港腳,主要是由皮癬菌或念珠菌引起的,通常生長在密閉、溫暖、潮濕的環境中,主要侵犯皮膚的角質層,以角蛋白(毛髮、指甲)為食,在台灣常見於夏季潮濕的季節裡。
香港腳
足癬主要常見的症狀有皮膚過度角質化,而造成厚皮,有的會脫皮,皮膚起水泡、劇癢、皮膚發炎泛紅、皮膚破皮而糜爛等情況。雖然同樣都叫香港腳,但是感染到不同的黴菌,表現出來就不一樣。足癬一般分為四型,以前三型較為常見:
1.趾間型:病患趾縫(尤其是第四趾間)可見到皮膚濕潤、糜爛、脫屑及裂開。
2.厚皮型:角質很厚很硬,甚至硬到裂開。病人通常不會覺得癢,但總覺得長年以來,腳底不斷地脫屑、增厚,刮了再長,長了再刮。有些人以為是腳長雞眼,持續用磨腳皮的方式治療。有的病人甚至從香港腳感染到手,引起所謂的”香港手”。
3.水泡型:通常可見足底形成許多小水泡或膿疱,通常很癢。
4.潰瘍型:併發細菌感染,出現進展快速的水泡或膿疱,甚至表皮剝落而形成淺淺的潰瘍。有些時候甚至併發蜂窩性組織炎。
香港腳在診斷上常常與「汗皰疹」混淆。汗皰疹是一種好發於手、腳的反覆發作性濕疹性疾病,且好發於青年至中年時期。不過,小至三、四歲,大至七、八十歲者,都有可能發生。一般年過中年後,發生率會漸漸降低。男女發生的比例差不多。當發生在腳底時,會形成群集、劇癢的水泡,常常分佈於腳掌或腳趾的邊緣。在一兩個星期後,這些深層的水泡會乾掉,形成一圈一圈的乾皮屑輪。也因為有這些水泡、脫屑的現象,一般民眾常常就會與足癬引起的水泡及脫屑混淆,以為會癢的就是香港腳。
治療上汗皰疹和香港腳完全不一樣,汗泡疹需要用類固醇治療,而香港腳需要用殺黴菌的藥治療。若是香港腳誤診為汗皰疹,有可能因為擦錯藥,越擦越嚴重,黴菌越長越多,引起股癬、體癬、灰指甲…..等疾病。所以常常有人說得到香港腳後,治療了十幾年沒有好,就是可能擦錯藥或是診斷錯誤。
汗皰疹
香港腳預防勝於治療:
每日更換襪子,透氣的鞋子,避免長時間或下雨時又繼續穿同一雙;也可以在鞋子裡灑鞋粉保持乾燥和抗黴菌的噴劑,偶而1星期噴灑一下,避免黴菌滋生;不與他人共用拖鞋、襪子、毛巾等;而且一開始有輕微症狀時,就趕快治療,不要等嚴重到第2期或糜爛型香港腳,再來處理就會很麻煩的,盡量保持腳的乾淨、乾爽,洗澡一定要洗腳縫。襪子可以用熱水浸泡或用漂白水消毒殺滅菌,避免香港腳復發。
只要注意個人腳部衛生,便不容易染到香港腳。如能及早預防、及早發現、適當處理治療,香港腳並不難對付。如有任何疑問,可以詢問醫生以便得到更多這一方面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