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坐是一個很好的生活釋壓方法,利用放鬆身體、呼吸專注或冥想,腦波、自律神經與內分泌就逐漸安定平衡,透過自我練習或有經驗的人指導,它是非常容易上手,一旦形成每日的習慣,不只有益身心健康,甚至可能改變人生命運,是值得介紹推廣的自我保健。
生活難免有壓力,無論來自工作、學業、疾患照顧或其人際關係,輕微或短暫的壓力若不影響情緒,可藉休閒嗜好活動加以紓解或緩衝,例如:閱讀小說、聽音樂、看畫展、飼養寵物或旅遊等。身體的內分泌、神經、肌肉、消化、代謝與排泄會隨時對壓力做出不同的反應變化,但對於家務或工作忙碌的人,過大或太多的壓力則可能帶給身心痛苦,尤其產生忌妒、沮喪、憤怒、焦慮、害怕、哀傷或愧疚等負面情緒時,這時壓力對身心的影響會放大,當超過生理或心理所能代償的處理機制時,開始會產生健康的傷害,精神功能上開始會出現偏差,例如:注意力、情感、記憶、計算、判斷、決策等可能會失常;身體也會產生疲勞、視力模糊、咽喉異物感、心悸、胸悶、呼吸困難、胃口不好、腹脹、腹瀉、便秘、頻尿等自律經失調現象。
健康心理學的研究顯示,身心壓力所造成心理與生理的影響若不能及時解除,時間久了就會誘發各種疾病的產生或惡化。例如:酗酒、失眠、恐慌不安、自殺傾向、社交退縮、憂鬱等精神問題,抑或身體器官疾患如:偏頭痛、風濕性關節炎、緊張性頭痛、癌症、月經失調、胃酸分泌失調而造成胃潰瘍、副交感功能不足導致心臟負荷而增加心血管疾病機率、免疫系統抑制而易受感染、消化道細菌失衡而產生激躁性腸胃症或消化不良、降低性慾而出現性功能障礙等。臨床上,醫師面對這種壓力引起身心問題的病患,通常會處方一些鎮靜劑甚或助眠劑以緩和症狀,但這種治療易產生依賴或成癮,並非長久之計。靜坐,其實才是這類問題真正的解藥。
要如何練習靜坐呢?首先,在一個光線柔和、溫度適中及通風良好的環境,找到一個舒適的姿勢坐在椅子,要確定你的頭、頸、背部是否挺直但不僵硬,並將兩臂自然垂放、釋放掉肩膀的壓力。然後,輕閉雙眼專注於你的呼吸,可以選擇呼吸經過鼻孔或腹部起伏的感覺,來觀察自己吸氣及吐氣。嘗試拋開任何過去及未來的念頭,持續地將注意力集中,完全沉浸在目前當下在呼吸的體驗。任何時候,當你發現專注力被思緒帶離你的呼吸時,這是無可避免的,你只要知道念頭出來了,不加評斷,再緩慢地將專注轉回當下呼吸上。初練習時,眼睛閉著或心中數著呼吸的次數比較容易專注,如果有睡意可微微張開眼睛。剛開始可從一次靜坐十分鐘的練習開始,然後逐漸拉長到三十分鐘以上。結束後,不要馬上起身,再坐一到兩分鐘,輕輕動動手腳或頭頸部,覺知你身體各部位的位置,再慢慢起身結束練習。這就是靜坐入門的基本練習,持之以恆每天操作,通常約六至八週後就會有不錯的收穫,身心症狀就會有改善。如果獨自練習無法持續到三十分鐘,可以參加團體靜坐。剛開始學習,選擇在壓力或焦慮稍少的機會下練習,就像第一次學開車,不要在繁忙交通下練習。另外,練習中腦子思緒會起起落落,這是正常的,千萬不要因此氣餒而放棄。
二、三個月後,靜坐的工夫就可以進階練習,從安靜專注於呼吸轉變成全心全意覺察當下所有的身心經驗,用一種歸零的心態,虛心而不要有任何成見,將自己整個人當作一個上百兆細胞與微生物共生的小宇宙,靜靜地去觀察、掃描。練習讓自己接受當下的身體感官與意念情緒,不去管肌肉是否放鬆、思緒是否清淨、呼吸能否細微、焦慮能否釋懷,不對自己的情緒、想法、病痛等身心現象作任何判斷,純然地覺察當下發生的身心現象,保持耐心與自己當下的感覺和平共處。這種靜坐稱之為正念,練習的關鍵技巧在於對自己內在經驗,採取非評價的內觀方式,亦即無是非判斷,去覺知當下的一切。心中只觀察事件的起落,以「想法就只是個想法」來取代評斷該想法為正向或負向。此種靜坐方式至少已經存在了二、三千年,經典上可以發現中國的老子與印度的釋迦牟尼都教人如此練習。近三十幾年,西方心理衛生專業諮商人員也開始認識到,正念可以對焦慮、憂鬱或創傷後壓力症候的人具有許多益處。美國麻州大學醫學院的卡巴金博士自 1979 年起陸續開設系列正念減壓課程,協助患者學習如何與疼痛、疾病、及壓力共處。1995 年更創立「正念醫療健保社會中心」,負責推廣正念到各個應用領域,如醫護、婚姻、企業、監獄、運動等諮商或教育領域。近年神經影像研究更已證實大腦的可塑性變化,短期正念練習可以改變大腦如海馬、前扣帶、杏仁核等部位之大腦皮質結構,對於自我監控、注意衝突、事務規劃、解決問題、情緒調節、認知靈活性、學習及記憶等產生改善,能減少無方向性思想的反芻,間接提升價值判斷與壓力調適的能力。
本文之撰寫在於鼓勵讀者認識靜坐的好處,若對於以上的介紹有更多興趣,或需要進一步練習機會,可以洽詢老人活動據點芝山生活家(02-28369493),每週日晚上有一小時的團體靜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