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型肝炎是由C型肝炎病毒所感染所引起的肝臟疾病。C型肝炎係於全球各洲都有流行之疾病,且至今仍無疫苗可用。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調查,全球有一億7千萬人感染C肝,每年有400萬人感染C型肝炎,且人數仍在持續上升中,估計每年大約有50萬人死於C肝的種種併發症。
在臺灣,一般成人C型肝炎抗體陽性率估計約為2-5%,故保守估計大約有三十萬人以上受到感染。國內曾有研究調查顯示,在注射毒癮者,C型肝炎陽性率可高達90%以上。
病原體
經病毒學研究,C型肝炎病毒之直徑約為30 nm~50 nm大小、係一具脂質外套包被之RNA病毒。目前研究出它有6種主要基因型和50種以上的次要基因亞型。
基因型第1、2和3型廣泛分佈於全球包括美洲、歐洲和日本;其中基因亞型1a主要在西歐和北美,而亞型1b常見於日本、南歐和東歐。基因型第4型主要存在於非洲,其中4a為埃及之主要基因亞型。基因型第5型存在於南非。基因型第6型多發現於東南亞如香港和越南。臺灣之C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佈,以基因型第1、2型居多。北臺灣基因型第1型占7成、基因型第2型占2成。南臺灣基因型第1、2型則各約占5成。
不同的基因型並不會決定疾病進行時的嚴重程度,但會影響它對各類治療的療效,及所需療程時間的長短。
傳染方式
C型肝炎是藉由血液跟血液接觸來傳染,平均的潛伏期約七到八週。以前在臺灣約69%的輸血後肝炎為C型肝炎,但自1992年7月起,C型肝炎抗體檢驗納入血液篩檢項目之一後,幾乎已無輸血後感染C型肝炎之發生。
目前已知之重要傳染途徑,主要為受C型肝炎污染之針頭、紋身針、穿耳洞針、會重複使用而非拋棄式之針灸針、共用刮鬍刀或牙刷。高危險群體包括受血者、靜脈注射毒癮者、洗腎者及性病患者。需常接觸血液之醫療人員亦有可能感染C型肝炎。有複雜性伴侶者,
預防C型肝炎感染的措施
- 儘緊量避免不必要的輸血、打針、針灸、刺青、紋身、穿耳洞等行為。若必要時,建議使用拋棄式注射針具,針灸針具。會重復使用之穿耳洞、刺青、紋身等工具則需充分消毒滅菌。
養成良好個人衛生習慣,不與別人共用刮鬍刀、牙刷、針具、毛巾、指甲剪,以免皮膚或黏膜有破損時遭到感染。
- 避免多重性伴侶及嫖妓,並採取各類有防護之安全性行為。
- 已遭C型肝炎感染者,需特別注意防範勿再傳染他人。尤其建議事先告知在工作上常需密切接觸病患傷口之醫療護理及牙醫等人員。
5、建議曾接受性病診療者,亦應接受B、C型肝炎篩檢及衛教。
臨床症狀
感染C型肝炎在臨床上的表現與B型肝炎有些相似,有時可能會有疲倦、上腹脹、厭食等症狀,但是倦怠感、噁心及其他全身的不適較不明顯,也有很多人沒有明顯的症狀。正因為許多人並不會有明顯症狀產生,也有些人完全不會感到不適,所以C型肝炎有時被人稱為是一種『無症狀疾病』。換言之,常有病人是在做健康檢查時,因發現肝功能檢查出現異常,進一步查出C型肝炎抗體呈現陽性,才知道可能已遭感染過C型肝炎。
C型肝炎在患者體內雖然起初病人彷彿無感,但繼續進展情形,則有多種不同變化。其進行速度快慢在病人體內亦不一致,但合併有HIV病毒或B型肝炎病毒者會加速肝臟受損的速度。
一般而言,受到C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患者,於急性期後,有85%以上會變成慢性,甚至有20%會轉為肝硬化,最後變成肝癌。
因此為了避免C型肝炎的逐漸走向惡化,C型肝炎患者和B型肝炎患者一樣需及早治療,並配合醫師的指示做定期的疾病活性及併發症之追蹤及檢查。
診斷追蹤病情相關檢查項目
*抽血檢驗
肝炎指數 GOT(AST) GPT(AST)
各類肝功能指標 CBC, Alb, TP, TB, chol , PT etc.
C型肝炎病毒抗體(Anti-HCV)
C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HCV RNA)
*影像檢查
包括腹部超音波檢查、肝纖維化掃描儀、電腦斷層掃描、核磁共振攝影術等。
*組織病理檢查
由於抽血檢查有時無法表現肝臟實際發炎的程度成正比,且肝炎急性的及慢性的區別及活動性的強弱均無法靠一般的抽血測試來判別,所以必須借助「肝穿刺切片檢查」,取得肝臟組織切片可直接觀察到肝臟受損的狀況跟纖維化的程度,並且可以看出相關治療之實際效果如何。
「肝穿刺切片檢查」是在局部麻醉下,將一小部分的肝臟取出作為檢驗用,這樣的檢查一般不會傷害肝臟功能,所以不影響病情或治療。通常在術後,病患需要臥床休息六至八個小時以確定沒有其他併發症。
最近非侵入性之新型肝纖維化掃描儀可以提供與肝臟纖維化相關之數據,但是否能完全取代傳統之肝穿刺切片檢查仍未有定論,有待更進一步的觀察比較研究。
C型肝炎治療藥物
干擾素與雷巴威林(Ribavirin)
治療C型肝炎之傳統主流藥物為合用長效型干擾素與抗病毒藥物雷巴威林(Ribavirin)。如果依照處方治療,第一種基因型的治癒率大約為50%,第二/三種基因型為80%。所需治療時間之長短取決於病患之C型肝炎病毒為何種基因型之病毒。
干擾素本是人體自然產生的蛋日質物質,為身體內部對抗病毒感染的自然防禦系統之一。但由於它是一種蛋白質物質,如果口服將會被胃酸消化,因此不能簡便口服使用。這也就是為何干擾素必須採取皮下注射給藥的原因。目前常用之干擾素製劑是經由DNA合成技術所產生。
雷巴威林(Ribavirin) 則是一類稱為核苷酸類似物的抗病毒藥物。雷巴威林可製成膠囊口服。雖然目前雷巴威林的確實抗病毒作用機轉尚未完全了解,一般認為它可以防止病毒複製並且調節身體對病毒的免疫反應。但在慢性C型肝炎治療中,合併長效型干擾素與雷巴威林(Ribavirin)已證實較單純使用干擾素更具療效。
三合一療法
慢性C型肝炎的治療,近十幾年來有很大的進步。從早期的干擾素(先是短效,後為長效),合併雷巴威林的傳統療法,到了2011年第一代第一波的口服抗病毒藥物Victrelis及Incivek在美國核准上市,2013年美國FDA又再核准第一代第二波的Olysio及第二代的Sovaldi兩種新藥。
上述口服抗病毒藥物中,已在台灣上市的只有Victrelis,但此藥仍需搭配舊有的治療方式即長效干擾素合併雷巴威林(Ribavirin),為三合一療法。根據臨床經驗,C型肝炎患者若未曾接受過長效干擾素合併雷巴威林治療,首次使用Victrelis合併干擾素、雷巴威林三合一雞尾酒療法,療效可達7~8成;
如果曾接受過干擾素合併雷巴威林治療(即二合一治療)效果不好者,再採用三合一療法,成功率可從2成提高至6成。傳統的二合一治療藥物:干擾素與雷巴威林(Ribavirin),健保有給付。Victrelis健保目前並未納入給付範圍。
全口服抗C肝藥物
自2014年以來,在美國及日本等國家又有免用干擾素(必要時需併用Ribavirin)的另外多種第二代的口服C肝新藥上市。使用此類藥物,台灣的C型肝炎病人(特別是1b型)僅需服用3個月到半年,有9成以上的機會可以根治C型肝炎。但此類第二代口服C型肝炎新藥台灣至今均尚未上市,若要用藥,需透過專科醫師以專案方式申請。
最近吉利德藥廠第三代新藥已在美國申請上市,FDA預定快要通過了!據其最新試驗報告,它對所有基因型都有效,12週治癒率都在95%以上!甚至連中度肝硬化患者(CTP-B),只要加用雷巴威林(Ribavirin),治癒率一樣可以高達94%!當然價錢恐怕仍是天價。
以全口服C肝新藥治療C型肝炎幾乎沒有什麼太嚴重的副作用,唯一的缺點是價錢太昂貴,整個療程動輒要250~500萬,實非每位病人都能負擔得起。希望未來更多藥物問世後,藥廠們能降低價格,在台灣能儘快讓藥物上市。
如在台上市後,能儘速納入健保給付,更為C肝病人之福,且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