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一枝草 一點露

台灣健康社區自主發展協會

  • 首頁
    • 關於我們
      • 組織工作
        • 分會社區組織
        • 理監事
      • 台灣健康社區自主發展協會章程
      • 隱私政策 Privacy Policy
      • 會員權利義務說明
      • 公民論壇
      • 捐助支持
    • 最新消息
  • 社區關懷據點網絡
    • 社區據點資訊查詢
    • 好康報你知
      • 共餐好食
      • 終身學習
      • 社團活動
      • 電話/視訊關懷
      • 家庭訪視
      • 修繕服務
      • 跑腿代工
      • 共助家庭
    • 據點專區
  • 社區醫療群網絡
    • 社區醫療群資訊
    • 家庭醫師服務
      • 保健知識庫
        • 陽明報報
      • 登錄家庭醫師
      • 週期性健康維護
      • 自然療癒
      • 用藥安全與減藥
      • 慢性病管理
        • 壓力情緒睡眠障礙
        • 胃食道疾病
        • 腸道慢性問題
        • 慢性呼吸問題
        • 肥胖代謝症
        • 高血壓
        • 糖尿病
        • 高血脂
        • 痛風
        • 初期慢性腎病
        • 慢性肝病
        • 慢性關節問題
        • 過敏免疫問題
      • 企業員工健康維護
      • 醫院專科轉介
      • 家庭醫師專區
    • 營養評估
    • 居家護理師
    • 職能復健
    • 社區藥局
      • 慢性處方箋服務
      • 用藥諮詢
  • 會員專區
    • 入會申請
    • 我的終身歷
      • 我的健康筆記
        • 年度醫療支出預估
        • 身體量測記錄
        • 問卷記錄
        • 用藥記錄
        • 營養品補充記錄
        • 就醫記錄
        • 檢查及檢驗記錄
        • 手術記錄
      • 我的互助簿
      • 我的學經歷
      • 聊天知識庫
    • 我的健康福利站
  • 社區永續夥伴
    • 永續發展主題
      • 永續夥伴總召集人
      • 主題專家工作組
        • 分齡健康篩檢工作組
        • 飲食營養工作組
        • 體能活動運動工作組
        • 壓力情緒睡眠工作組
        • 公民參與工作組
        • 健康信息溝通工作組
        • 第三家庭工作組
        • 我的優勢卡工作組 (by ICF研究學會 廖華方)
    • 社區吹哨人
      • 社區觀察員
      • 社團志工
      • 課程志工
      • 專案活動志工
  • 社區服務申請
    • 社區健康工作
      • 社區工作週期
      • 社區導向基層照護之論人計酬
      • 社區健康_社會處方集
    • 啟動社區發展
      • 治理單位
      • 發起人
      • 行政區域
    • 專案服務
      • 專案活動一覽
      • 主題工作
      • 指標(indicators)與目標 (Targets)
      • 行動策略與方法
      • 健康達人
  • Toggle search form

流感預防大作戰 黃天一 醫師 2014/01/16

Posted on 22 4 月, 202422 4 月, 2024 By Jeff Yu

時序進入流行性感冒傳染高峰的秋冬季節,流感疫情也隨之拉警報。近期民眾因出現類似流行性感冒症狀而到醫療院所就醫的人數明顯增加,雖然其中僅有約三成被診斷是流感,其他多數為輪狀病毒或諾羅病毒感染的腸胃型感冒,但已反映出民眾心理上的恐懼,加上因為長時間戴口罩造成濕疹、使用酒精消毒劑造成接觸性皮膚炎,這些陸續出現的「流感症候群」讓第一波忙壞的不僅內科、耳鼻喉科醫師,還有精神科與皮膚科。

這場人與病毒的防疫大戰已經開打,「善戰者,不戰而屈人之兵」,孫子兵法上的古老智慧,也可以運用在這件事情上,那就是預防勝於治療。

要抵抗細菌、病毒,其實每個人體內早就都有一套金鐘罩、鐵布衫的內功,那就是免疫系統。免疫系統是由一堆相當複雜的器官與細胞組成,包括骨髓、脾臟、胸腺、淋巴等。在這些免疫好夥伴通力合作下,人體就能一一辨識出「異類」(通常是外來的病菌),再將之消滅、徹底趕出體外。

讓我們再花點時間,多談一點免疫系統是如何保衛我們。

第一道防線:皮膚及黏膜組織是抵抗病菌的第一道防線。健康的皮膚可以阻絕體外的病菌入侵,沒有皮膚覆蓋的地方如呼吸道、眼睛及尿道出口,則覆蓋黏膜來保護。無論是皮膚或黏膜,細胞與細胞間排列十分緊密,使細菌無缝隙可以鑽入。這道防線的堅固與否,直接影響疾病發生機率,就好像過去的皇帝在北方築起一道厚厚的城牆用來抵禦匈奴入侵的道理是一樣的,萬一不幸城牆有了缺口,敵軍有可乘之機,那就要靠第二道防線了。

第二道防線:假如敵人已經侵門踏戶跑進身體,「免疫戰爭」就會宣告開打。首先,血液中具有吞噬能力的血球如單核球、巨噬細胞,就會不管三七二十一把入侵者一口吞掉。萬一入侵者極為強悍,單核球或巨噬細胞無法輕易將它吞噬,就會發出訊息給另一支軍隊—T細胞跟B細胞,由他們負責產生抗體。抗體不僅可以殺死病菌,還能幫助剛剛提到的巨噬細胞吞噬病菌。

如果在血液裡頭的這二支軍隊都是滷肉腳,無法遏阻入侵者,病菌或病毒就開始在身體裏大量繁殖了,這時身體的主人就會感覺到生病的不舒服。

一次失敗不代表永遠都失敗,勇敢的免疫細胞們仍然持續作戰。這時免疫細胞會以淋巴器官為據點,在體內不斷反擊,這也就是為何我們感冒或是有發炎症狀時,會摸到一顆顆的淋巴結或是看見腫脹的扁桃腺。

這場免疫大戰結果如何,靠的就是免疫系統的戰士是否驍勇善戰。也就是說,保持免疫性統的活化,提升免疫力,才是最重要的。

要如何提升免疫力呢?

醫師會提醒民眾,要提升免疫力應包括充足的營養與適當的休息。一般認為有助於提升免疫力的食物包括菠菜、紅白蘿蔔、竹筍、蘆筍、洋蔥、蕃茄、杏仁、牛奶、蘋果、燕麥、大蒜、藻類(海藻、綠藻)、小麥草、堅果類、菇類、綠豆、橘色紅色或黃色蔬菜等。

最後要推薦的是運動,多項研究結果顯示成人最能夠增加免疫力的運動量,是每週三天,每次30到45分鐘,心跳可以輕微加速的運動。持續三個月後,能增加免疫細胞數目,進而強化抵抗力。不過要注意的是,運動應以持續漸進為宜,太過激烈或時間超過1小時,體力消耗過多,身體疲累,反而會抑制免疫系統的活動。

第三家庭

文章導覽

Previous Post: 新手父母應知道的幼兒發展概念 邱世昌 湯文津 醫師 2013/11/12
Next Post: 失智症 簡介 陳獻明 醫師 2014/01/16

More Related Articles

天旋地轉–談眩暈症 黃天一醫師 2014/12/31 第三家庭

Recent Posts

  • 睡眠障礙是糖尿病發病風險因素 柯佑民醫師 2021/09/07
  • 靜心冥想活當下
  • 全世界最有效率的心肺復甦術 李德福醫師 2013/5/16
  • 何謂生活習慣病及其預防 柯佑民醫師 2014/05/06
  • 糞便潛血檢查的重要性 周宏叡醫師 2022/11/07

Recent Comments

尚無留言可供顯示。

Archives

  • 2024 年 12 月
  • 2024 年 10 月
  • 2024 年 5 月
  • 2024 年 4 月
  • 2023 年 7 月
  • 2023 年 6 月
  • 2023 年 5 月
  • 2023 年 4 月

Categories

  • 公民論壇
  • 協會官方介紹
  • 家醫健康會員專區
  • 社區永續發展
  • 社區關懷據點服務
  • 第三家庭
  • 自我照護
  • 醫療及家庭醫師服務
  • 陽明報報

Copyright © 2025 一枝草 一點露.

Powered by PressBook Green WordPress the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