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一枝草 一點露

台灣健康社區自主發展協會

  • 首頁
    • 關於我們
      • 組織工作
        • 分會社區組織
        • 理監事
      • 台灣健康社區自主發展協會章程
      • 隱私政策 Privacy Policy
      • 會員權利義務說明
      • 公民論壇
      • 捐助支持
    • 最新消息
  • 社區關懷據點網絡
    • 社區據點資訊查詢
    • 好康報你知
      • 共餐好食
      • 終身學習
      • 社團活動
      • 電話/視訊關懷
      • 家庭訪視
      • 修繕服務
      • 跑腿代工
      • 共助家庭
    • 據點專區
  • 社區醫療群網絡
    • 社區醫療群資訊
    • 家庭醫師服務
      • 保健知識庫
        • 陽明報報
      • 登錄家庭醫師
      • 週期性健康維護
      • 自然療癒
      • 用藥安全與減藥
      • 慢性病管理
        • 壓力情緒睡眠障礙
        • 胃食道疾病
        • 腸道慢性問題
        • 慢性呼吸問題
        • 肥胖代謝症
        • 高血壓
        • 糖尿病
        • 高血脂
        • 痛風
        • 初期慢性腎病
        • 慢性肝病
        • 慢性關節問題
        • 過敏免疫問題
      • 企業員工健康維護
      • 醫院專科轉介
      • 家庭醫師專區
    • 營養評估
    • 居家護理師
    • 職能復健
    • 社區藥局
      • 慢性處方箋服務
      • 用藥諮詢
  • 會員專區
    • 入會申請
    • 我的終身歷
      • 我的健康筆記
        • 年度醫療支出預估
        • 身體量測記錄
        • 問卷記錄
        • 用藥記錄
        • 營養品補充記錄
        • 就醫記錄
        • 檢查及檢驗記錄
        • 手術記錄
      • 我的互助簿
      • 我的學經歷
      • 聊天知識庫
    • 我的健康福利站
  • 社區永續夥伴
    • 永續發展主題
      • 永續夥伴總召集人
      • 主題專家工作組
        • 分齡健康篩檢工作組
        • 飲食營養工作組
        • 體能活動運動工作組
        • 壓力情緒睡眠工作組
        • 公民參與工作組
        • 健康信息溝通工作組
        • 第三家庭工作組
        • 我的優勢卡工作組 (by ICF研究學會 廖華方)
    • 社區吹哨人
      • 社區觀察員
      • 社團志工
      • 課程志工
      • 專案活動志工
  • 社區服務申請
    • 社區健康工作
      • 社區工作週期
      • 社區導向基層照護之論人計酬
      • 社區健康_社會處方集
    • 啟動社區發展
      • 治理單位
      • 發起人
      • 行政區域
    • 專案服務
      • 專案活動一覽
      • 主題工作
      • 指標(indicators)與目標 (Targets)
      • 行動策略與方法
      • 健康達人
  • Toggle search form

新手父母應知道的幼兒發展概念 邱世昌 湯文津 醫師 2013/11/12

Posted on 22 4 月, 202426 12 月, 2024 By Jeff Yu

嬰兒誕生後,身高、體重、器官的體積都會日日增長,稱為「生長」。而粗動作、細動作、語言溝通、認知學習、社會心理、情緒等發展也會逐漸成熟。未滿六歲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約有百分之六至八會有上述發展的落後或異常,稱為發展遲緩。發展遲緩的原因非常多,可能是在出生前、生產過程或是出生後的相關因素,如 缺氧、感染、遺傳、早產兒、神經肌肉疾病、感官知覺異常(眼睛或耳部問題) 、過動症候群、廣泛性發展障礙(包括自閉症)、智能障礙…等。

每個孩子的發展雖有個別差異,但大部份循著基本發展原則進行。以下參考國民健康署,早期療育相關單位,兒科資深醫師及本診所相關經驗,綜合整理資料,簡要說明嬰幼兒發展中粗細動作及語言部分,並列舉父母應注意的嬰幼兒發展遲緩警訊。

肢體動作分為粗動作與細動作二類,進行如下:

年齡粗動作細動作
1個月俯臥時頭稍可抬起。會反射性抓住放入手中之物品。
2~3個月俯臥時頭可抬高45度以上。眼睛隨物可轉動90度以上。雙手可在胸前接觸。
4個月俯臥時骨盆平貼於床面,頭、胸部可抬離床面。拉扶坐起,只有輕微的頭部落後。坐姿扶持,頭部幾乎一直抬起。手會自動張開。 常舉手作「凝視手部」。 當搖鈴被放到手中會握住約一分鐘。
6個月抱直時,脖子豎直頸保持在中央。會自己翻身(由俯臥成仰臥)。可以自己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雙手互握在一起。 手能伸向物體。
自己會拉開在他臉上的手帕。
9個月不須扶持,可坐穩。 獨立自己爬。 坐時,會移動身體挪向所要的物體。將東西由一手換到另一手。用兩手拿小杯子。自己會抓住東西往嘴裡送。
12個月雙手扶著傢俱會走幾步。 雙手拉著會移幾步。 拉著物體自己站起來。會拍手。 會把一些小東西放入杯子。
會撕紙。
18個月可以走的很快。 走的很穩。 牽著他或扶著欄杆可以走上樓梯。會用筆亂塗。會把瓶子的蓋子打開。
已開始較常用特定一邊的手
24個月會自己上下樓梯。會自己由椅子上爬下。會踢球(一腳站立另一腳踢)。疊兩塊積木。會一頁一頁的翻書。會將杯子的水倒到另外一個杯子。
2~3歲會手心朝下丟球或東西。
不扶東西,能雙腳同時離地跳。
會照著樣式或模仿畫出垂直線。 會一頁一頁的翻圖畫書。
3~4歲不用牽著他或扶著欄杆,可以自己上下樓梯。不扶東西,能單腳跳一下。會照著樣式或模仿畫圈圈。 會用三根手指握住筆。
4~5歲能以腳趾和腳跟相接向前走二、三步。
不扶東西,能單腳連續跳五次以上。
會照著樣式或模仿畫十字。
能以大拇指與其他四根手指掌互碰。
5~6歲不扶東西,能單腳平穩站立十秒鐘。
能合併雙腳跳遠45公分以上。
會照著樣式或模仿畫正三角形。能畫人(至少有可辨識的六個部位)。

兒童語言之正常發展:

年齡語言發展
0~4個月發出哭聲及愉悅的聲音;兩三個月開始玩喉頭音(Y,咕)
4~8個月開始牙牙學語發出B, D ,M等子音語音
9~12個月模仿各種語音,開始使用手勢表達需求;一歲左右開始 說單字
1~2 歲詞彙逐漸增加,一歲半約可說10~20個,兩歲約 40 ~50個;開始說詞組(媽媽,抱抱)
2~3 歲說短句子,問簡單問題; 說話較清晰,家人多半聽得懂
3~4歲說較完整語句,形容詞及抽象詞會增加,語音清晰度外人多半也能聽得懂.
4~5歲比較完整的描述事情,用連接詞;語音多數正確.

嬰幼兒發展遲緩之警訊 :

滿3個月大: 趴著時無法抬頭至45度,不會主動打開手掌;對母親或主要照顧者面對面時不會注視人臉;對大人之逗弄不會微笑或發出”咕-咕-”聲;嬰兒期太過安靜,或對大的聲音缺乏反應.

滿6個月大: 仍無法翻身,不會伸手拿東西;不會將頭轉向發出聲音的地方; 若移開他喜歡的玩具,不會有反應.

滿1 歲大: 不會扶著走,不會用拇指及食指檢啟小東西;不會說出一,二個有意義的單音,如”抱抱、媽媽”; 不會玩”躲貓貓”;不會揮手作”再見”的表示.

滿2 歲大: 不會跑步,不會在紙上亂塗鴉;仍無任何語彙出現;仍不會指出身體的部位;不會模仿大人日常動作,與他人無視覺接觸.

滿3 歲大: 不會單腳站,不會翻書;不會使用問句,或說出短句,如” 媽媽抱、 看狗狗”; 說話大部分仍含渾不清,令他人難以理解;會和同伴互動遊戲;通常自顧自玩,大人叫喚多次也無反應.

滿4 歲大: 仍不會單腳跳,不會畫圓圈;仍不會使用代名詞(你,我,他)或時間語詞(昨天,今天,明天) ;只會說短句子,或答非所問,不知所云.

滿5 歲大: 不會以腳跟接腳尖走直線,不會畫十字; 不會回答簡單問題,語句仍常有文法錯誤,或有不正常之語調,節律或語音仍常有省略,替代現象.

其他警訊 :  自言自語說一些固定的話,不是在和人溝通;或像錄音機一樣重複說自己有興趣的是,不管別人反應; 不喜歡被擁抱或非常厭惡被碰觸;對日常事務反應異常激烈,甚至會傷害自己或別人.

 希望透過家長平日接觸與觀察兒童,並定期接受發展篩檢,加上專科醫師的診斷,可以即早發現發展遲緩,而儘快經由各種不同的專業整合介入,以減少未來障礙之可能,或減輕未來障礙之程度,並且可以減少日後家庭與社會的負擔。

                                                   邱世昌診所關心您及您全家人

陽明報報

文章導覽

Previous Post: 尋找健康的靈丹 林博通 醫師 2014/01/16
Next Post: 流感預防大作戰 黃天一 醫師 2014/01/16

More Related Articles

小不點女孩—簡介透納氏症  陳獻明醫師 2010/03/05 陽明報報
淺談足踝扭傷 侯存智醫師 2021/05/06 陽明報報
跌倒或外傷時, 如何處置傷口將來才會漂亮 柯敦仁醫師 2016/12/28 陽明報報
地中海飲食 林博通醫師 2016/02/22 陽明報報
打鼾 林文正 醫師 2012/11/20 陽明報報
身體時鐘 何啟溫醫師 2011/03/04 陽明報報

Recent Posts

  • 睡眠障礙是糖尿病發病風險因素 柯佑民醫師 2021/09/07
  • 靜心冥想活當下
  • 全世界最有效率的心肺復甦術 李德福醫師 2013/5/16
  • 何謂生活習慣病及其預防 柯佑民醫師 2014/05/06
  • 糞便潛血檢查的重要性 周宏叡醫師 2022/11/07

Recent Comments

尚無留言可供顯示。

Archives

  • 2024 年 12 月
  • 2024 年 10 月
  • 2024 年 5 月
  • 2024 年 4 月
  • 2023 年 7 月
  • 2023 年 6 月
  • 2023 年 5 月
  • 2023 年 4 月

Categories

  • 公民論壇
  • 協會官方介紹
  • 家醫健康會員專區
  • 社區永續發展
  • 社區關懷據點服務
  • 第三家庭
  • 自我照護
  • 醫療及家庭醫師服務
  • 陽明報報

Copyright © 2025 一枝草 一點露.

Powered by PressBook Green WordPress the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