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我的小腿腫腫的,壓下會凹陷,是不是腎臟有問題?」。這是很多人對下肢水腫最直接的反應。
下肢水腫最大的原因是局部血液循環不良。下肢的血液是需要利用走動時肌肉,才能有足夠的動力將血液送回心臟,久站或久坐不動的狀況下,血液自然存留在下肢,水腫現象也是難以避免;這樣的水腫並不是腎臟功能不好所引起,只要活動活動一下,就能恢復正常。
其他常見下肢水腫的原因有:
- 靜脈曲張—遺傳因素加上長期站立、肥胖、懷孕和重體力勞動等誘因,造成靜脈曲張並導致慢性靜脈瓣機能不全,使血液無法順利流回體循環,水分積存在下肢部位,造成水腫。常合併下肢疼痛沉重感、皮膚炎、皮下微血管擴張、腳踝腫脹。
- 深部靜脈栓塞—股靜脈栓塞,下肢血流不容易流回心臟的體循環,造成下肢急性疼痛、水腫;常單側發生。長期臥床、外科手術後、惡性腫瘤、吸煙、口服避孕藥、肥胖、長途飛行、久坐不動者發生機率較高。
- 心臟的疾病–心臟衰竭,或肺氣腫造成心臟功能不好者,因為無法擁有良好的血液循環功能將下肢血液正常送回,下肢水腫也是常見的表徵。患者通常在走路、爬樓梯或平躺久後,會有喘息或呼吸困難出現。
- 肝臟的疾病—當肝臟功能不足,合成的蛋白質不夠,而使血管內血漿渗透壓降低,便會引起水腫、腹水;這種情形通常出現在嚴重急性肝炎或肝硬化。此外,當肝癌腫瘤阻塞下腔靜脈,使得下肢的血液無法回流,也是肝病末期水腫常見的原因。
- 腎臟的問題–腎病症候群,使大量蛋白質由腎臟漏出,血液中的白蛋白下降;或當腎臟功能衰退,使得水分與鹽分的排泄出現問題,這些都是因腎臟病而引起水腫的常見原因。腎臟病的水腫常常是全身性的,例如眼皮、臉、上肢及下肢。
- 藥物—非類固醇抗發炎藥(止痛劑)、類固醇(美國仙丹)、避孕藥和某些抗高血壓藥物(如 脈優 ) 、降血糖藥物、抗憂鬱藥物等,都可能引起水腫。在停藥後都可見改善。
- 特發性(體質性)水腫 —多見於30~50歲的育齡婦女,病的機理至今不十分清楚,可能與精神及自主神經紊亂有關。患者因浮腫就診,但病人的心臟、肝臟、腎臟及內分泌檢查均正常。臨床表現為下肢、腳踝部位凹陷性浮腫。水腫早上不明顯,下午或晚上嚴重。晚間睡前較早晨起床時體重增加,臥床後尿液排出增加,睡眠一夜後水腫消失,體重減輕。
- 長期營養不良 –無論何種原因導致長期持續性進食不足,營養不夠,肝臟合成的蛋白質便會不足,也會引起水腫。
- 甲狀腺疾病—甲狀腺功能低下、甲狀腺炎可能有水腫症狀。少數的 Graves 氏病 患者除甲狀腺機能亢進外,有凸眼及下肢脛骨前水腫症狀。這是黏液性水腫,不會因按壓而凹陷。
- 淋巴水腫—因淋巴系統阻塞,使組織液無法引流回血管内而造成水腫。遺傳性下肢淋巴水腫可發生在各年齡層,罕見。續發性淋巴水腫常見於腹腔/骨盆腔的癌瘤阻塞淋巴循環、手術或放射治療後、血絲蟲感染等。
下肢水腫的處置:
在這許多可能原因中,應先排除較嚴重的系統性疾病或藥物引起者。醫師會依病史、身體檢查、實驗室檢查(肝、腎、甲狀腺功能、白蛋白、電解質、血液尿液常規),再視情況作其他檢查以確定診斷,針對疾病作治療。若無這些狀況,可先當成靜脈瓣機能不全治療—-多活動避免久站久坐、使用彈性襪、抬高下肢( 平趟抬起下肢高過心臟,每日3次,每次30分鐘 )。少數病患做了各種檢查仍未能即時找出病因,可保守治療,審慎觀察一段時間後再重新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