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皮膚傷口的定義及分類
完整的皮膚因受不同傷害性的打擊,致使皮膚組織受損。門診常見的傷口可分為急性和慢性傷口。前者是指短期內可以愈合的,如表淺性擦傷、燙傷或切割傷。後者需要時間治療慢慢才能愈合的,如褥瘡、糖尿病足、癌症性傷口或下肢潰瘍性傷口等。不同類型的傷口有不同的處置方式,處置方式是根據它們如何發生和受傷的嚴重程度來決定。
二、傷口的處理
1、傷口出血
直接加壓是最好的止血方法,用無菌的紗布壓注出血點十分鐘,大部分的出血都會止住,如還有出血,請就醫治療。
2、清潔傷口
輕度壓力的水流是清潔傷口最好的方法,一般用水沖泡10-15分鐘,傷口要把所有的異物移除,才有助於傷口的癒合。
三、何時去醫院處理傷口
1.有威脅生命的創傷。
2.有 一公分 以上的撕裂傷。
3.傷口出血不止。
4.不清潔的傷口,例如:傷口內有異物、被人或動物咬傷。
5.在手指或腳趾的小傷口,造成運動或感覺異常。
6. 傷口周圍紅腫並向旁邊蔓延或有黃色分泌物時表示可能有感染的情形,要馬上就醫治療。
那麼,到底傷口要不要塗藥呢?目前在大醫院裡,醫師只使用優碘溶液、雙氧水來作為傷口局部的殺菌劑,比較特殊的只有燒傷的傷口,是使用抗生素軟膏或含銀離子的磺胺藥膏來覆蓋傷口以避免感染。過去一般人耳熟能詳的紅藥水、黃藥水、紫藥水則是已被束之高閣。傷口的癒合最主要的是靠本身纖維細胞的再生與修復,在適當的清創處理以後,對於一般的細菌感染,由人體的防禦系統來應付已經綽綽有餘。外用的藥水軟膏雖然有效,但也會妨礙纖維細胞芽的生存。
一般民眾的觀念,總以為要讓傷口乾燥才會結痂,傷口才會好。這是一個錯誤的觀念。因為濕潤的傷口環境使上皮細胞增生加快,傷口癒合加速。乾燥的傷口環境使上皮細胞需花時間向痂皮下的濕潤床游移,使得上皮細胞癒合時間拉長。根據以上的觀念,我們在選擇敷料上應該選擇親水性敷料(俗稱人工皮),使傷口維持在溼潤的環境,並且可以吸收傷口滲出液,然而若滲出液的量太大,可能會由敷料旁流出來,造成敷料脫落,若有這樣的情況,應先加上親水性纖維敷料,來增加滲出液的吸收,再蓋上親水性敷料,這樣的照顧可以2-4天更換一次敷料。由於傷口是潮濕狀態,所以換藥時也不會使藥布黏住傷口,造成換藥的疼痛及二次傷害。
影響傷口癒合的因素
1. 局部感染:傷口局部呈現紅腫熱痛及惡臭。
2.外物、結痂和壞死組織:外物侵入、結痂和壞死組織都是培養細菌的溫床,痂皮也會影響傷口的收縮過程。
3. 局部傷口太乾襙或有過多滲出液
4.局部傷口過度水腫及血循不佳。
5.局部藥物使用(例如:優碘、醋酸、雙氧水會傷害到肉芽組織並減低白血球的活性,所以盡量避免使用這些消毒前未清潔傷口)。
6.免疫力降低或老化。
7. 新陳代謝疾病或營養狀況不佳。
基本傷口換藥法
一、傷口清潔消毒步驟
1.先用生理食鹽水由內向外將傷口分泌物擦拭乾淨
2.再用1%的優碘由內往外消毒待30秒後
3.再用生理食鹽水由內往外將優碘擦拭乾淨
4.若傷口無感染情形時,可直接用生理食鹽水由內往外將傷口分泌物擦拭乾淨即可。
二、敷料的選擇
選對敷料商口好得快,敷料有多種選擇,依照自己的傷口情況選用適當的敷料,能幫助傷口早日癒合。常見人工敷料分類如下:
1.傳統紗布:不織布質料具吸收滲出液和透氣效果,但易黏傷口,換藥會痛。
2.網狀藥布:不織布上塗凡士林或抗生素軟膏,可引流分泌物、殺菌及換藥時不會緊貼傷口。
3.透明薄膜:透不透水的封閉式敷料,直接可觀察傷口,且防水防感染的效果,但不具引流作用,所以大量滲出液傷口不適用。
4.泡棉狀敷料:具有許多孔洞可吸收滲出液,保濕不易黏傷口的特性。
5.凝膠敷料:狀似果凍,具有保溼,促進肉芽組織增生,讓壞死組織自行分解效果。
6. 水膠體敷料:即所謂人工皮具保溼、防水、防污染、不黏傷口的特性。
換藥移除紗布可能傷口很乾、很黏、很痛、傷口易出血等情況。最困擾病患的是為了換藥向公司請假的問題。若選擇適當的人工敷料使用,則可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省時又省力,尤其在慢性傷口的患者處理上,更是一大福音。
傷口癒合後的外觀是越來越多的患者在意的事情。所以選擇適當的人工敷料非常重要。人工敷料例如:海藻膠、泡棉狀敷料、凝膠、水膠體敷料及人工皮等。較先進的人工敷料可能需要多花一些費用,但如果將時間成本算進去,恐怕就不嫌貴了。人工敷料有哪些好處?它可以幫助傷口維持良好的環境,例如:保濕、保溫、防水、吸收滲液,減少傷口再感染,促進癒合;能減少換藥次數和傷口的痛苦;加速傷口癒合,減少傷口癒合後的疤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