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歲的張女士,左側腰痛有4天,自認是腰扭傷,因疼痛無法入睡而來就診﹐檢查時發現左腰部有幾顆小水泡,服藥後完全康復。82歲的廖先生,右前額劇烈疼痛有2天,服藥一天後,疼痛部位出現密集叢生的小水泡,自認是藥物過敏,檢查時發現右前額及眼皮部位長了許多小水泡,因已影響到眼睛,立即請他到醫院眼科就診。92歲李女士,5天前開始在右下巴處長了一些小水泡,接著右側口腔內也開始長水泡,甚至潰爛不能進食,只好請她到醫院進一步治療。
以上三例都是真實的病例:帶狀疱疹.帶狀疱疹並不是疱疹,它是小時候得的水痘,水痘痊癒時,水痘病毒並未完全被消滅,它躲進神經節中避開免疫系統的追擊。在我們免疫功能變差(年紀大)時,又重新活化而重出江湖 ,沿著神經的分佈而造成皮膚的病變(水泡),並因神經受破壞而引起劇烈疼痛.一般來說病程約兩週,隨著水泡結痂而慢慢痊癒. 在極嚴重的病例,可能會散佈全身,危及生命。帶狀疱疹重要併發症有二,一是發生在重要部位影響功能,如眼睛耳朵及會陰部,二是疱疹後神經痛,常難以入眠。
在台灣,帶狀疱疹發生的情況如何呢? 根據台北榮總的研究,每一千人每年有5人發病,但年紀越大發生率越高,例如80歲以上,就變成15 人。除了年紀以外,有糖尿病及免疫疾病的人也比較容易發病.另外根據北醫的研究,有帶狀疱疹的人比較容易罹患癌症與中風,不過美國有一篇研究卻顯示帶狀疱疹與癌症並無關聯.其代表的意義尚待觀察。
當皮膚疤痕痊癒之後,有些病人會出現“疱疹後神經痛”,即在先前皮膚出疹部位出現電擊感,刺痛感或灼熱感之疼痛,不容易治療。在台灣約有13%患者有此情況,這也是隨年紀而增加的,例如80歲以上,可達20%如何減少神經痛之發生,是臨床醫師關切的課題,有研究顯示早期藥物治療可減少其發生率。另一項奇美醫院之研究,發生神經痛患者之血中、鈣、鋅、維他命c及維他命B12之含量較低,但這是否表示固定吞食綜合維他命補充品的人較不易得到神經痛呢,目前尚無定論。
治療還是以藥物為主,越早治療效果越好,對於嚴重病例必需使用靜脈注射。由於健保限制,只有嚴重者才有給付,
大多數的患者必須自費購買藥物.在疱疹後神經痛的治療會比較複雜,最嚴重者可能須要使用鴉片類藥物,甚至神經阻斷術。皮膚病灶不需特別治療,可慢慢恢復原狀。但要注意不要自行塗抹草藥或不明藥物,以免皮膚潰爛而發炎。在預防方面,美國已有疫苗上市,效果相當好,美國疾管局建議60歲以上的人應該要注射,以減少發病及神經痛的問題.可惜台灣目前並未進口,尚無法推動.除疫苗外還是有預防的方法,就是要提升自己的免疫力,要有均衡營養(如前述),動態生活、充份休息等,有免疫不全之人(如前述)也應積極治療加以控制,一定可以減少發病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