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一枝草 一點露

台灣健康社區自主發展協會

  • 首頁
    • 關於我們
      • 組織工作
        • 分會社區組織
        • 理監事
      • 台灣健康社區自主發展協會章程
      • 隱私政策 Privacy Policy
      • 會員權利義務說明
      • 公民論壇
      • 捐助支持
    • 最新消息
  • 社區關懷據點網絡
    • 社區據點資訊查詢
    • 好康報你知
      • 共餐好食
      • 終身學習
      • 社團活動
      • 電話/視訊關懷
      • 家庭訪視
      • 修繕服務
      • 跑腿代工
      • 共助家庭
    • 據點專區
  • 社區醫療群網絡
    • 社區醫療群資訊
    • 家庭醫師服務
      • 保健知識庫
        • 陽明報報
      • 登錄家庭醫師
      • 週期性健康維護
      • 自然療癒
      • 用藥安全與減藥
      • 慢性病管理
        • 壓力情緒睡眠障礙
        • 胃食道疾病
        • 腸道慢性問題
        • 慢性呼吸問題
        • 肥胖代謝症
        • 高血壓
        • 糖尿病
        • 高血脂
        • 痛風
        • 初期慢性腎病
        • 慢性肝病
        • 慢性關節問題
        • 過敏免疫問題
      • 企業員工健康維護
      • 醫院專科轉介
      • 家庭醫師專區
    • 營養評估
    • 居家護理師
    • 職能復健
    • 社區藥局
      • 慢性處方箋服務
      • 用藥諮詢
  • 會員專區
    • 入會申請
    • 我的終身歷
      • 我的健康筆記
        • 年度醫療支出預估
        • 身體量測記錄
        • 問卷記錄
        • 用藥記錄
        • 營養品補充記錄
        • 就醫記錄
        • 檢查及檢驗記錄
        • 手術記錄
      • 我的互助簿
      • 我的學經歷
      • 聊天知識庫
    • 我的健康福利站
  • 社區永續夥伴
    • 永續發展主題
      • 永續夥伴總召集人
      • 主題專家工作組
        • 分齡健康篩檢工作組
        • 飲食營養工作組
        • 體能活動運動工作組
        • 壓力情緒睡眠工作組
        • 公民參與工作組
        • 健康信息溝通工作組
        • 第三家庭工作組
        • 我的優勢卡工作組 (by ICF研究學會 廖華方)
    • 社區吹哨人
      • 社區觀察員
      • 社團志工
      • 課程志工
      • 專案活動志工
  • 社區服務申請
    • 社區健康工作
      • 社區工作週期
      • 社區導向基層照護之論人計酬
      • 社區健康_社會處方集
    • 啟動社區發展
      • 治理單位
      • 發起人
      • 行政區域
    • 專案服務
      • 專案活動一覽
      • 主題工作
      • 指標(indicators)與目標 (Targets)
      • 行動策略與方法
      • 健康達人
  • Toggle search form

異物哽塞          侯存智醫師 2010/05/03           

Posted on 15 4 月, 202426 12 月, 2024 By Jeff Yu

今年四月底的時候,台北縣板橋市某國小的附設幼稚園發生五歲男童,吃營養午餐時被一個直徑不到1公分的魚丸哽住,最後急救無效的憾事。輿論爭相討論校方有無急救上的延遲,但真要避免類似的悲劇再度發生,更基本的作法應當是由預防做起。

容易引起幼兒異物哽塞的物品可以大致分為食物與玩具兩類。以食物來說,堅硬而外表圓滑的花生米、小番茄等最具危險性。通常四歲以下的兒童對於使用牙齒『磨碎』食物仍有困難,因此對於這類的食物他們往往會整個硬吞下去。一旦卡在氣管,圓滑的外表可能會將氣道完全堵死而造成窒息。此外,對於較為柔軟,但外表仍有圓弧的食物(例如熱狗、煮熟的胡蘿蔔塊),雖然比較好咀嚼,但家長最好還是將這類食物切成小塊,至少要小於1.3公分以下才較為安全。由於食物中最容易造成呼吸道阻塞的就是花生米,因此美國兒科醫學會建議七歲以下的小朋友不要食用。至於口香糖,對於學齡前兒童是絕對不宜,甚至小學生還是要小心食用。

在玩具方面,最常見的危險玩具是未充氣的氣球或是已經破掉的氣球,家中最好避免收藏或擺放。至於一般的玩具,最令人擔心的就是有零組件掉落,充滿好奇心的小朋友往往會把這些零件放到嘴巴裡『探索』,進而造成異物哽塞的風險。因此建議家長購買玩具前除了看好年齡標示,選擇小朋友『會玩』的玩具外,也要注意玩具零件的大小。一個基本檢查的方法是利用家中捲筒式衛生紙的中心圓筒做測試,任何玩具可拆卸的零組件如果可以通過該圓筒,就有異物哽塞的風險。

綜合以上所述,我們可以發現兩點結論:(1)對於食物來說,家長應該要幫忙切得夠小夠細。(2)玩具的選擇卻是相反,家長應該選擇夠大的玩具來避免吞入異物。除了上述兩大類之外,臨床上見到的異物其實林林總總,包括蛋殼、瓶蓋、安全別針、銅板、彈珠、筆蓋、水銀電池、藥丸、葡萄與爆米花等都可能是罪魁禍首。身為家長的除了小心處理家中這些危險物品之外,飲食教育也很重要。吃飯的時候邊吃邊跑或是邊吃邊玩不但妨礙消化,也可能造成異物哽塞。家長不但要教育小朋友吃飯的時候應該細嚼慢嚥,也要避免口中還有食物的時候就說話或開玩笑,更重要的是,家長自己應該有良好的身教,畢竟您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心目中的最佳模範啊!

當然,如果家長有時間能夠參與急救課程,學習小兒急救的方法是再好不過了。但是急救沒有百分之百的成功率,要確保小生命能夠順利的成長茁壯,家長對於家中環境危險物品的預先過濾與處理是非常有必要的,希望看完這篇文章後,您能夠立即行動,把家中的危險食物玩具清光光!

陽明報報

文章導覽

Previous Post: 談痔瘡 蕭鴻章醫師 2010/04/22
Next Post: 醫生啊,你哪ㄟ問這麼多? 張正弘醫師 2010/07/06

More Related Articles

健康生活型態您作到了嗎 ? 邱世昌醫師 湯文津醫師 2013/01/14 陽明報報
大腸激躁症(腸躁症)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 朱吉安醫師 2016/04/28 陽明報報
炎熱夏天要注意的疾病  柯敏毓醫師 2018/06/29 陽明報報
睡眠障礙是糖尿病發病風險因素 柯佑民醫師 2021/09/07 陽明報報
淺說淋巴結病變的鑑別診斷及處置 李力成醫師 2016/09/01 陽明報報
全世界最有效率的心肺復甦術 李德福醫師 2013/5/16 陽明報報

Recent Posts

  • 睡眠障礙是糖尿病發病風險因素 柯佑民醫師 2021/09/07
  • 靜心冥想活當下
  • 全世界最有效率的心肺復甦術 李德福醫師 2013/5/16
  • 何謂生活習慣病及其預防 柯佑民醫師 2014/05/06
  • 糞便潛血檢查的重要性 周宏叡醫師 2022/11/07

Recent Comments

尚無留言可供顯示。

Archives

  • 2024 年 12 月
  • 2024 年 10 月
  • 2024 年 5 月
  • 2024 年 4 月
  • 2023 年 7 月
  • 2023 年 6 月
  • 2023 年 5 月
  • 2023 年 4 月

Categories

  • 公民論壇
  • 協會官方介紹
  • 家醫健康會員專區
  • 社區永續發展
  • 社區關懷據點服務
  • 第三家庭
  • 自我照護
  • 醫療及家庭醫師服務
  • 陽明報報

Copyright © 2025 一枝草 一點露.

Powered by PressBook Green WordPress the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