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的行醫經驗中,深感醫師除了要瞭解病人的病情,正確的診斷以及精準的處方外,瞭解病人對疾病的認知,消除他們的疑慮,對醫師也是很重要的事。否則,病人拿了一堆藥,回家後一看,每顆藥都有一大堆副作用,嚇得都不敢吃。也有碰過病人自覺沒有不適,以為病好了,就自行停藥,後來引起嚴重的併發症而後悔不已。醫師若能先瞭解病人的憂慮,解決他們的困惑,相信病人的服藥配合度(compliance)一定會提高,病情得到良好的控制,這是醫師最樂見的事。以下是筆者臨床常遇到的問題,提出來與大家分享。
高血壓
- 年紀大,都70 歲了,血壓 150 應該不算高,而且我都沒有不舒服,可以不用吃高血壓藥吧?
答: 成年人的正常血壓值是小於120/80 mmHg, 若大於140/90 mmHg就應該接受藥物治療。若有家族遺傳體質,血壓會隨著年老而逐漸昇高,因此在大於65歲的長者中,約1/3需要服藥。高血壓早期並無特別症狀,但仍應服藥,以減少心血管疾病等併發症,如中風、心肌梗塞、腎臟疾病。
- 高血壓的藥一吃就不能停,難道要吃一輩子?
答:若是家族遺傳體質的原因引起的高血壓,稱為本態性高血壓,服藥能夠穩定控制血壓,並非治癒,因此不能隨便停藥。
但假若是肥胖、或服用其他藥物引起的高血壓,若體重下降,或停用原藥物後血壓正常,則可停藥。
- 聽中醫說,西藥會傷肝傷腎,高血壓的藥是不是也有這些副作用?
答:藥物的上市,都經過國外嚴謹的臨床藥物試驗,若有嚴重的副作用,不可能上市。相反的,若有高血壓而不服藥治療,卻可造成腎臟疾病,嚴重者可能要洗腎。
- 我有時吃一天藥, 停兩三天不吃,血壓量起來好像也很正常?
答:現在的藥物大部分的服用方法是一天一次(或兩次)。吃一天藥, 停兩三天不吃,血壓量起來也正常,是因為體內尚有較低的藥物濃度,但這樣無法維持平穩的血壓控制。
- 我吃的 A血壓藥是每天50 mg,朋友只吃B血壓藥 5mg,我的藥是不是太強?
答:血壓藥依治療機轉約分為六大類,不同種類的藥物治療的起始劑量不同,如脈優 (Norvasc)是 5mg,得安穩 (Diovan)是
80 mg, 因此同一種藥物才能比較,如每日服用脈優 10mg,劑量當然比 5 mg強。
糖尿病
- 我得了糖尿病一定要吃藥嗎?我朋友血糖空腹200 mg/dl,不吃藥好像也沒事?
答: 糖尿病有三多,即多吃、多喝,多尿,並不是每個病人都有這些症狀,有些是以體重減輕、肌肉無力、傷口不易癒合表
現,甚至早期也可以完全沒有症狀,因此定期的健康檢查很重要,可以早期發現及治療。
糖尿病久了會影響全身的血管及神經,引起大血管病變,如中風、心肌梗塞等,小血管病變,如失明、尿毒症等,一定要積極治療。
- 我糖尿病的藥為何愈吃愈重,難道病會變嚴重嗎?
答: 一旦診斷為糖尿病且需要服藥,胰臟功能通常已降至正常人一半以下,若能及早積極治療,把血糖控制在目標範圍內,往往病情較穩定不易惡化。少數病人由於體質關係、胰臟衰竭速度較快,口服藥劑量需要逐漸增加,若口服藥劑量已達最大劑量,仍無法把血糖控制在目標範圍內,就需要施打胰島素。
- 打胰島素是不是要打一輩子,可不可以只吃藥不打針?
答: 病人若因胰臟逐漸衰竭,口服藥即使處方最大劑量,仍無法把血糖控制好,就需要施打胰島素。打胰島素也是治療的方法,不必太排斥,因為把血糖控制在目標範圍內,才能降低併發症的發生。
肝臟篇
- 驗血報告肝功能正常,是否表示沒有肝病?
答: 一般所說的肝功能檢查,常只包含肝炎指標,也就是GOT(ALT),GPT(AST)。如果只憑這兩個項目正常,就要判定肝臟完全沒有問題是很危險的。因為有很多肝病的狀況,如慢性B型肝炎帶原、甚至肝腫瘤等,GOT、GPT可以完全正常,因此完整的肝臟檢查,包括腹部超音波、以及其他血液檢查(如HBsAg、 anti-HCV、AFP等)。
- 我的手掌都泛黃,是否肝不好?
手掌泛黃,不一定是所謂的黃疸,黃疸的檢查,一般是看眼睛的鞏膜上部是否變黃,有需要再配合抽血檢查。
手掌泛黃,常見的原因是病人常吃木瓜、紅蘿蔔等富含胡蘿蔔素的瓜果造成堆積所致。
- 肝不好是否會右上腹不舒服?
肝臟內沒有神經,即使體內有10 cm的肝腫瘤,也可能完全沒有症狀,因此有慢性B型、C型肝炎帶原者,一定要定期
接受腹部超音波、以及其他血液檢查。
腎臟篇
- 我的腰部常會酸痛,是不是腎有問題?
腰部會酸痛的原因很多,如骨骼關節疾病、或肌腱炎。腎臟疾病有些也會有酸痛的症狀,如泌尿系統結石、或腎盂炎,
並不是每種腎臟疾病都會引起腰部酸痛,有懷疑請就醫檢查。
- 朋友最近洗腎,為什麼之前都沒有症狀?既沒有腰痛、也沒有水腫?
很多洗腎的病人早期沒有任何症狀,往往等到出現食慾不振、貧血等尿毒症的症狀去檢查才知道是腎病末期,因此定期的身體檢查,包括血液及尿液檢查是很重要的。
疾病的表現在不同的病人會有差異,有些疾病早期甚至是無聲無息的,用自我的症狀去解釋病情更可能造成延誤就醫。
有症狀當然要就醫,但沒有症狀不表示沒病、或病好了。請找一位信任的醫師,也多方吸取專業的意見,一起為自己的健康把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