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一枝草 一點露

台灣健康社區自主發展協會

  • 首頁
    • 關於我們
      • 組織工作
        • 分會社區組織
        • 理監事
      • 台灣健康社區自主發展協會章程
      • 隱私政策 Privacy Policy
      • 會員權利義務說明
      • 公民論壇
      • 捐助支持
    • 最新消息
  • 社區關懷據點網絡
    • 社區據點資訊查詢
    • 好康報你知
      • 共餐好食
      • 終身學習
      • 社團活動
      • 電話/視訊關懷
      • 家庭訪視
      • 修繕服務
      • 跑腿代工
      • 共助家庭
    • 據點專區
  • 社區醫療群網絡
    • 社區醫療群資訊
    • 家庭醫師服務
      • 保健知識庫
        • 陽明報報
      • 登錄家庭醫師
      • 週期性健康維護
      • 自然療癒
      • 用藥安全與減藥
      • 慢性病管理
        • 壓力情緒睡眠障礙
        • 胃食道疾病
        • 腸道慢性問題
        • 慢性呼吸問題
        • 肥胖代謝症
        • 高血壓
        • 糖尿病
        • 高血脂
        • 痛風
        • 初期慢性腎病
        • 慢性肝病
        • 慢性關節問題
        • 過敏免疫問題
      • 企業員工健康維護
      • 醫院專科轉介
      • 家庭醫師專區
    • 營養評估
    • 居家護理師
    • 職能復健
    • 社區藥局
      • 慢性處方箋服務
      • 用藥諮詢
  • 會員專區
    • 入會申請
    • 我的終身歷
      • 我的健康筆記
        • 年度醫療支出預估
        • 身體量測記錄
        • 問卷記錄
        • 用藥記錄
        • 營養品補充記錄
        • 就醫記錄
        • 檢查及檢驗記錄
        • 手術記錄
      • 我的互助簿
      • 我的學經歷
      • 聊天知識庫
    • 我的健康福利站
  • 社區永續夥伴
    • 永續發展主題
      • 永續夥伴總召集人
      • 主題專家工作組
        • 分齡健康篩檢工作組
        • 飲食營養工作組
        • 體能活動運動工作組
        • 壓力情緒睡眠工作組
        • 公民參與工作組
        • 健康信息溝通工作組
        • 第三家庭工作組
        • 我的優勢卡工作組 (by ICF研究學會 廖華方)
    • 社區吹哨人
      • 社區觀察員
      • 社團志工
      • 課程志工
      • 專案活動志工
  • 社區服務申請
    • 社區健康工作
      • 社區工作週期
      • 社區導向基層照護之論人計酬
      • 社區健康_社會處方集
    • 啟動社區發展
      • 治理單位
      • 發起人
      • 行政區域
    • 專案服務
      • 專案活動一覽
      • 主題工作
      • 指標(indicators)與目標 (Targets)
      • 行動策略與方法
      • 健康達人
  • Toggle search form

永續夥伴總召集人

「…最重要的健康照護者不是醫事人員,而是民眾自己…」

楊志良 112/7/2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對健康的定義「健康是生理、心理及社會的完全安寧狀態不僅是沒有疾病而已」,生理、心理及社會因素相互影響,如今台灣憂鬱症、失眠、家暴、虐兒、虐老十分嚴重,所以生理疾病只是其中之一,心理及社會的健康更為重要。

將病與未病

在魏文王問扁鵲的故事裡,扁鵲三兄弟都是郎中,文王問誰的醫術最高明,回答大哥最優,都是在看病患將病未病之時,救人無數,二哥其次看小病,扁鵲本人都是在看大病,名氣最高收入最好,但其實醫術最差,文王嘆稱我總算明白了!

台灣的健保向以醫療為重心

其實最重要的健康照護者不是醫事人員,而是民眾自己如何讓民眾能夠自己照顧自己,也就是對民衆賦能(empowerment)最為優先,所以各國從托兒所幼稚園一直到大學健康教育是教育的重點。台灣的健保向以醫療為重心,所以本人宣稱台灣只有醫保沒有健保,心理及社會的健康受到嚴重的忽略,其實多位醫界大老如台大醫院前院長楊思標教授等,一直在推動家庭醫師制度,從整體來照顧病人(holistic care)也是分級轉診的基礎 (健保署推動一直沒有成效)。

醫事人員特別是醫師受過長期專業的訓練,在治療疾病上有高度的知識不對等,診斷及治療均操在醫師的手裡,所以醫師對於醫療品質及健保財務需承擔最重要的責任,因此各國的醫療改革重點在照護品質及財務的責任主要將由醫事服務提供者承擔,如論件案計酬的DRG制度。更進一步,則論被照顧對象的人數,即論人計酬,如英國的多名基層醫師共同照護一群前來登記的民衆,依人數由NHS撥給經費由這些醫師共同管理如果需要專科及住院的服務,則由這些基層醫師轉診,本人擔任署長期間曾提倡此制度,承蒙余儀呈醫師等贊同嘗試以此精神提供健康照護,創立芝山生活家,令人感佩。

從「社會處方」至「社區即是最好良藥」

人們是高度家庭化及社會化的動物,然而近來家庭的結構及功能發生了巨大變化,多項需求,特別是心理及安全的支持,包括健康照護轉由社會承擔,社區更形重要,亦即所謂的「社會處方」。這些社會處方若由專家來主持各主題工作,能在台灣形成一個朝向永續發展目標的策進會,或是解決「只有醫保沒有健保」的契機。

余醫師的芝山生活家就是秉持上述的理念,邀集社區多位各界熱心人士,嘗試辦理論人計酬的照護模式,一方面增進民眾的健康,同時期能促進民眾與醫療提供者的財務誘因,成為家庭醫師為基礎,社區高度參與,對民衆自我健康照護賦能,而為全民健保改革的新模式!

Copyright © 2025 一枝草 一點露.

Powered by PressBook Green WordPress the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