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基礎
身心障礙兒童若被社會遺棄或被忽視,將失去基本醫療照護和輔助設備而障礙其功能發揮(functioning) ,包括身體功能受限、構造損害、活動參與的障礙等隨之而來,繼而增加對照顧者的依賴程度,照顧者的負擔增加時,早期介入或特殊教育等服務也受到影響。所以,如何能讓社會能及早接納身心障礙兒童,是一個重要課題。
「我的優勢第一」的構想起源於 2014 年,Schiariti 等人為了瞭解什麼是重要的 ICF 架構中的功能發揮,尤其有關於影響功能發揮的促進因素與阻礙因素,經由對患有腦性麻痺的兒童及其照顧者調查顯示,兒童提到的比較多是有關於移動、自我照顧和休閒娛樂的參與受限和日常生活有關的環境因素等議題,而照顧者提到的比較多是身體功能損傷和兒童的活動限制問題。 因此,Schiariti7 提出運用低成本的科技 e 工具 (e-tool),如能力導向的應用程 式 (abilities-oriented approach application),開始有「我的優勢第一」推動運動。此運動在 2020 年「歐洲兒童障礙學院」(European Academy of ChildhoodDisability) 第 32 屆 國 際 學 術 研 討 會 提 出,並得到全球響應。Schiariti 並授權給臺灣團隊翻譯並發展出適合臺灣文化的「我的優勢第一」推動工
具。「我的優勢第一」計畫第一個工具是「我的優勢卡」(My Ability ID Card,簡稱優勢卡)。優勢卡為當事人自己表達的優勢和需要的支持,建議放在當事人檔案的第一頁,讓所有服務提供者先看到當事人的優點而非缺陷,並以優勢觀點支持當事人發揮他的潛能,提高社會參與和學習動機。
如何製作「我的優勢卡」
製作優勢卡有3 個重要原則:(1) 成人擬定或支持者必須認同優勢卡,孩子有表達意見和意見被尊重的權利;(2) 除了觀察者報告版,優勢卡必須是成人和孩子一起討論或成人引導孩子完成;(3) 成人引導並尊重孩子的表達意見,不能採取權威的教導方式。優勢卡適用各年齡層各種特性,成人支持者要瞭解優勢卡既是成果也是過程。完成了優勢卡是成果;沒完成,製作過程就是一種正向溝通互動的優勢取向過程,會提升兒童權利公約(Convention on the Rights of the Child, CRC) 和身障者權利公約(Convention on the Rights of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 CRPD) 中兒童的表意權和社會參與權。
就臨床實務而言,在「以社區為基礎的兒童早期介入服務實務指引」中,建議於評估階段,服務提供者要詢問家長兒童的喜惡與優勢,優先評估家長最有需求的問題,並於介入階段善用兒童、家庭和社區已有的優勢和資源,因此優勢卡可以運用在早療各階段,整合於個別化服務計畫(individualized service plan, ISP) 的評估階段及下列各不同場域的介入階段,均可使用:
–個別化教育計畫:教育單位使用
–個別化家庭服務計畫:早期療育系統使用
–個別化治療計畫:醫療單位使用
–個別化轉介計畫:轉介階段使用
我的優勢卡是呈現兒童自己表達的優勢和他需要的具體支持,可以作為他/她的一張專屬名片,
讓別人先看到他/她的優點而不是缺陷,有助於優勢取向的實踐。
優勢卡包括:
- 自己表達的方式 溝通方式與工具
–完整句、單字、身體語言、書寫、圖畫、溝通輔具、其他 - 自己表達的優勢 技能、興趣和偏好
–我能做<執行的行動或任務>
–我想去做<參與生活的情境> - 他人表達的優勢 性格、習慣、嗜好、能力之肯定
- 我需要的支持:<執行的行動或任務><參與生活的情境>需要怎樣的協助與支持
目標
–能具體記錄執行行動或任務時獲得的協助與支持(COOP量表_日常生活狀況、心情)
–能具體記錄參與生活的友善有利之情境 (COOP量表_心情、社交活動、社會支持、體能、疼痛)
–能具體評量自我效能的提升(COOP量表健康變化、社會支持)
流行病學
醫療
經濟、社會與環境 (SDOH)